鑑往知來
 
 ──
有大臣節操的張九齡    方 璞

 

唐玄宗,想任用李林甫為宰相,徵詢張九齡意見,張九齡回答說:「宰相一職,牽繫著國家的安危,陛下若用李林甫為相,臣擔憂日後會成為朝廷的禍患。」玄宗不聽。

此時的玄宗,在位時間已久,逐漸恣意於享樂,開始倦怠政事,偏偏張九齡處理事情,不管大小事,都要據理力爭,李林甫便時時在玄宗面前說張九齡的不是,玄宗因此漸漸地疏遠張九齡。

李林甫引薦蕭炅為戶部侍郎。蕭炅平常不喜讀書,沒有學問,曾經把「伏臘」唸成「伏獵」,中書侍郎嚴挺之把這事,告訴了張九齡,還說:「尚書省裡怎麼能容許有『伏獵侍郎』?」於是蕭炅被逐出了戶部,改任岐州刺史,所以李林甫心裡是怨怒嚴挺之的。

玄宗從過去諸多事件累積的點點滴滴,認為裴耀卿與張九齡彼此互相袒護。二人同時任丞相職位,也同時遭到免職。張九齡自遭皇上疏遠之後,就害怕終究會被李林甫危害,於是藉著皇上贈他白羽扇的機會,呈獻了一篇〈白羽扇賦〉來自我比況。在這篇賦的最後說:「如果能有適當的機會,盡力施展所長,就算丟了性命,又有何顧忌?」又說:「那怕是秋天來臨,暑熱不再,氣候轉涼,收藏在篋中的白羽扇,也終究會感謝主人恩惠的。」玄宗雖然給了善意的回應,但最後還是罷了張九齡的官。

張九齡是個剛正不阿,直言敢諫的人。玄宗生日時,群臣上壽,百官競獻奇珍異物,唯有他進呈所作《千秋金鑑錄》,俱陳歷來廢興之道,冀能感動聖上,啟沃帝心,真可謂體國情深,用心良苦。

張九齡在相位期間,朝中大小事,他都會力陳利弊得失,竭智盡忠以匡弼君上。玄宗因寵幸武惠妃,欲廢太子,張九齡援引史事,說明太子乃是天下的根本,不當因片面無根之語,就輕言廢立,這才保得太子平安。范陽裨將安祿山,奉命討伐奚、契丹,由於輕敵冒進而大敗,執送京師,依律當斬。玄宗予以特赦,九齡堅持不可,說:「安祿山違反軍紀,喪師辱國,於法必誅,況且其人驕縱傲慢,又有叛逆之相,不殺必留後患。」玄宗不聽,將安祿山放歸范陽。結果釀成安史之亂,大唐險遭覆滅。玄宗倉皇出奔四川後,想起九齡曾力主殺安祿山,以除後患之先見,痛哭流涕,追悔不已,特別下詔褒獎九齡,追贈司徒,並遣使前往韶州致祭。

玄宗雖因張九齡總是拂逆其心意,而將他逐出了朝廷,但終究還是十分珍愛看重他的。每每在宰輔引薦新人時,便會答道:「此人風度像不像張九齡呢?」《新唐書》本傳說,張九齡「諤諤有大臣節」,的確,他從不曲意逢迎,雖屢犯龍顏,遭到斥逐,但他那一代大臣的風範,千載之下,仍令人心儀欽仰,感佩不已。

 
 
(張九齡,藉唐玄宗贈他白羽扇的機會,呈獻〈白羽扇賦〉,自我比況。)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