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近與恭敬           心 若

 現今印刷術普及、商品贈品流通方便,對佛法的宣傳甚為得利,但恐也因此或多或少出現了輕忽的不經意舉動。例如,有些人習慣在胸前、包包上或汽車內垂掛迷你型的佛菩薩像、經本、咒語,本意或者為了保平安,或是親近法寶,這有何不好呢?

 

對此,雪公在《佛學問答》中便曾明言:「身佩佛像一事,古曾有之。彼時交通不便,水陸多險,有護身佛之設備,安放佩帶皆有時處,達到目的之地,則高置供養,並非如今,以充裝飾。今人學佩,應體原意,出外不妨暫攜,居家實可不必,不但入廁污穢,自招罪過,即見人作禮,入廟拜神,種種動作,皆涉侮慢。以律儀論,身披袈裟,尚不入廁,亦拜神,而況佩帶佛像,而作諸不潔耶?

 

隨著行走晃動、隨意坐臥、如廁盥洗等等,法寶以及護法神便也跟著人們處於動盪不潔之境。此外,人心易散,無法時時刻刻保持著恭謹誠敬的態度,此即不妥;久而久之,或將習於此般隨便馬虎的心態,因循苟且、自圓其說,而忘失了恭敬的本質及利益。

 

就根本而言,三寶豈止保佑而已,實可令眾生離苦得樂,如何得益,就在於如何用心入,若能依教奉行,自得諸佛菩薩護念。所以印光祖師特別開示:「一切佛經,及闡揚佛法諸書,無不令人趨吉避凶,改過遷善;明三之因果,識本具之佛性;出生死之苦海,生極樂之蓮。讀者必須生感恩心,作難遭想,淨手潔案,主敬存誠,如面佛天,如臨師保;則無邊利益,自可親得。」

 

對於文物法寶,自當親近把握,卻絕不可失去恭敬嚴謹的態度,更不應落於世俗之見,忘卻三寶的真實義。

 

雪公說:「佛章密咒等物,區區以為不宜平素常佩。蓋居家之人,房中諸多不淨,亦是褻瀆。或偶遺忘,佩而入廁,便涉不敬矣。」

 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