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廬老人的現實踐履與終極關懷(三)  吳聰敏


 

(四)主仁僕忠方面

 

雪廬老人從三十一歲起,出掌縣監獄,不但改善監舍生活環境,又積極推行道德教化,以致有春節縱囚返鄉,屆期悉數自動回監之古風再現,若非長期真心慈悲關懷囚犯,何能感格至此?至於遭逢軍閥互攻、兵賊侵擾,縣長棄城私遁,老人被推代行縣長職權,或運籌帷幄,調度彈壓,以穩定秩序;或身先士卒,折衝樽俎,以保全民命。若非純粹為公,悲百姓,又何能有如此膽識?難怪當雪公將調回濟南,擬辭行縣之日,自動來車站送行者,竟有數百人之多。此其「主仁」的情形。

 

至於老人一旦應聘入聖裔府,更是盡心盡力。雖最初受聘為教讀先生、兼任秘書職務,又隨之升為主任秘書,乃至後來之擔任顧問等職。其間與孔上公既是師生關係,又是君臣(主)關係。然老人卻始終堅守臣僕職分,奉孔上公為長官,視之如「夫子」。例如孔上公每次蒞中巡察業務後擬返台北,老人送行總是畢恭畢敬,行深度鞠躬禮,必至轎車遠行而後起,如是數十年如一日。

 

最初孔德成奉祀官或許就是被老人的忠肝義膽、沉毅幹練之氣質所攝受,所以才能「見便知己,平生有幾人?」(孔上公語)把聖裔之全部命運都託付於老人。

 

圖說:孔德成奉祀官被雪公的氣質所攝受把聖裔之全部命運都託付於雪公。)

 

老人在九十三歲時(1982),或許預知自己來日無多,形勢已不可能再護送孔上公返回曲阜,遂於雪廬詩集.辛亥續鈔中寫下〈緣〉詩一首,以寄其。詩:「風雨同舟四十年,霧花籠眼雪盈顛心違展墓薦水,夢有聞經登杏壇。浮海何曾輸子路,歸槎恐不伴張騫聖門松柏春長在,了卻瘋僧一段緣。」此詩中含藏著老人和孔上公之間的一段秘辛。

 

老人曾告董正之老師(1909-1989:孔府中藏有《推背圖》,中有一幅,繪製負幼童,面對千山萬水往前跋涉之圖,而此圖即應驗在自己身上案:「瘋僧」為過去好友對老人之。可見老人之護持聖裔,是秉持著一種出世襟抱、完全奉獻的精神。此其「忠」的情形。

 

(五)朋友互信方面

 

雪廬老人自少性情豪邁,任俠仗義,本就重然諾、講信用。其,兵燹期間,受託臣民,排難解紛,往往奮不顧身,故夙有魯仲連之美稱。蒞臺期間,創辦蓮社暨聯體機構,受託承辦印經、救濟、護生、傳播等多種事業,無不遵守「買磚不買瓦,買瓦不買磚」之原則。

 

再者,凡老人答應之事,必有始有終設法加以完成。例如老人八十五歲時(1974),受旅美華僑沈家楨居士之懇求,願意撥款成立「中佛經注疏語譯會」,並附設「內典研究班」,專門栽培弘法人材。原先約定一期四年,未料當進行了兩年,一方面由於沈居士準備在紐約蓋莊嚴寺,資金緊縮;另一方面雙方辦學宗旨,認知似有落差,是以希望提前解約。老人不願事情只辦一半,就半途而廢,遂自行籌措後兩年經費,而且還籌措另外一筆超過前兩年的經費回捐給沈居士,讓沈居士感佩不已,而特別於莊嚴寺設立雪公之蓮華座,作為報答。這就是老人一貫辦事之真精神。

 

四、終極關懷──信願念佛、求生西方

 

若是關於雪廬老人的終極關懷,扼要言之,即擇取修持佛法最簡易方便之淨土法門——信願念佛、求生西方」,做為他一生自度他、專修專弘的法門。其實老人學佛的經歷相當豐富,如最早隨梅大研究唯識八年,其次隨真空禪師參禪八年,入川後又隨貢噶等呼圖克圖學密八年,另外還廣三藏經典、博涉天台賢首教義等。其最後之所以選擇淨土,關鍵有:一者只須伏惑不必斷惑;二者可以當生成就、不必七番生死;三者但持佛名、不必參究修觀。此亦正符合他一向所採取的務實原則。對於老人平日修持淨土法門的情形,茲亦分五項修持方法,並略舉實例說明如下:

 

(一)二課、念佛

 

雪廬老人平素作息,正常而規律,每日利用清晨與夜晚,定時做課念佛。老人對二課之自我要求甚嚴,所謂「可以不吃飯、可以不睡覺,不能不做課。」若遇事忙,前一日未能完課,則第二日必想辦法補回。曾自:「一生經歷多少次婚喪喜慶,亦未曾間斷做課

 

(二)閒暇散念、記數無缺

 

雪廬老人除正課外,亦注重散課。正課時念佛,是「念茲在茲」全副精神,都在佛號上;散課時憶佛,是「明記不忘」日用為,不忘求生西方。每見老人於辦事之空檔,即掐珠念佛,此時則採印祖所倡「三三四」之記數法,以收攝心之效。

 

(三)講經弘法、化功歸己

 

根據《年表》所載,雪公四十八歲入川之後,即開始講經弘法,如此直到九十七歲示寂前一個月,前後四十九年,都未間斷。講經弘法,固然志在利他,其實間接也能利己。故《法華》五品弟子,有「講說」、「六度」等行,智者大師(538-597)判為觀行位人,並詮釋「講說」為「說法開導,化功歸己」。早期老人門下,目前華藏電視台弘法的「淨宗學會」導師淨空老法師1927-)即曾經說:「老師的道業之所以能一直精進不退,講經弘法是一大助因。」這話很有道理。

 

圖說:雪公四十八歲開始講經弘法,直到九十七歲示寂前一個月,前後四十九年都未間斷。)

 

(四)公益慈善、積累福德

 

修行有正功,亦須有助功,如鳥兩翼,如車雙輪。故《阿彌陀經》:「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正功念佛是善根,可以明心;助功行善是福德,可以除障。臺灣近代之佛教事業,如佛教圖書館、佛教育幼院、佛教醫院、佛教安老院等,莫不由老人所首創。尤可貴者,隨分隨力興辦各種慈善公益事業,一旦事成,隨即引退,既戀棧名位,亦不執著施相

 

(五)善巧方便、莊嚴淨土

 

儒家《中庸》: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」,佛家楞嚴經.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: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。」但是,在家居塵學道云何可能?雪廬老人從《普賢行願品》中,特別拈出三種善巧方便者發願、二者懺悔、三者回向。每日晨起,即先發願,一切所行,為生西方;偶有犯錯,則隨時省覺,隨時懺悔;臨睡前,則萬善回向,求生西方。如此潛修密證,即是時時莊嚴淨土。

 

五、結語

 

雪廬老人一生深入儒佛經典探究,且躬親實踐履,既《華嚴》法界之無礙,復聞《法華》權實之開顯,故一向視孔子為菩薩再來,其解〈七十從心所欲章〉曰:「孔子縱使不是佛,也應當是等覺菩薩」觀《論語》如佛經,其教導弟子曰:「汝等應當把《論語》當佛經讀」。老人於〈吾師印祖涅槃二十年追思〉即曾賦詩:「法何曾佛門,菩提惟有世間存;倫常豈止人天道,敢大權誤後昆。」此即圓解《法華》所謂「惟有乘法,無二亦無三」的真實義。是以現實之倫常道與終極之菩提道圓融貫通,一而非異;也就是以立住人格敦倫盡分為基礎,以導歸淨土、當生成就為目的,同時涵攝出世間一條平實修學的大道。

 

圖說:雪公以立住人格、敦倫盡分為基礎,以導歸淨土、當生成就為目的,同時涵攝出世間一條平實修學的大道。)

 

或問:雪廬老人一生之終極成就如何?觀老人於民國七十四年(1985)三月,曾主動召集臺中蓮社暨聯體機構幹部,囑咐精進道業,並要約一年之期。又於七十五年(1986)元旦赴慎齋堂開示時,提出預告:「明年開示換人講」。甚至於往生前一週,明白告訴侍者說:「我要走了!」此非即預知時至者乎!至於臨終之時,手持念珠,右側而臥,現佛之涅槃相,此非即正念分明、自在往生者乎

 

又問:往生分九品,雪廬老人往生品位不知高下何?觀老人過去於講經席上,固然未嘗諱言自己並未斷惑,但卻足以伏惑;亦不只一次謙遜示眾,自己至少可以下品下生。若根據四明尊者(960-1028)《觀經疏妙宗鈔》所判,上三品位,屬能破見思者;中三品位,則屬已能伏惑者;若下三品,則屬全未伏惑之悠悠凡夫。然則,老人往生之品位,又豈止下品下生而已?

(全文完)

 

 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