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艮卦簡介(一)     雪廬老人述 智嚴整理


 

民國七十年,正值清明假期,論語講習班停課,雪公編製《易艮卦簡介》,指出開課緣由,以及與學佛的關係,提醒學子學習觀察自心、認識環境,人生當有成就。從三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九日,雪公開講四節課,教人讀《易》識卦,闡述「艮卦」時止則止的智慧。時隔三十餘載,今日再聞雪公法音,依然醒人眼目,謹謄錄刊出,供眾作脩學辦事的依據。

  為人之道

我增添「論語班」,就因為大家對於世間法、做人的道理一點也不懂得。有人會說:「你說的話太過啊!怎麼一點也不懂得呢?」就是不懂得,要是有懂得,《論語》就不必講了。所以,為著不懂得才添《論語》。

真正要了解佛的道理,須學中國文化,這才能講得徹底。不這樣的話,這些講《論語》的,講的是文字,決沒講到道上,沒講到為人之道上。

為人之道做什麼呢?學佛。人身難得,唯有人身,才能學佛。佛不管修到什麼程度,還是得到人道裡來以後,再成佛。釋迦牟尼佛因地一次一次的還是再輪迴到人道上。沒有人天的底子,怎麼學佛?

有人說:學佛是靜的,人家愛怎麼亂就怎麼亂,那沒法治啊!在從前,廟裡有叢林,那些規矩都嚴。現在沒叢林,大家不知道,也沒見過,那就模模糊糊的一套。模模糊糊的事情怎麼成功?成功必得有根柢,得徹底,這才成功。模模糊糊的,沒有成功的道理。

(圖說:這些講《論語》的,講的是文字,決沒講到道上,沒講到為人之道上。)

  性與天道

添了這個論語班,的確是變了樣。變樣是不錯,不過,《論語》是世間法。裡頭含的意思,大家對於天道還不明白。孔子的學生子貢說:「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」性與天道,孔子知道了吧?子貢說:「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聞也。」夫子說的「性」與「天道」,「不可得而聞也」。這還不明白嗎?對於天道,對於性、命,孔子都懂得啊!大家聽不懂,所以孔子不說。顏回能懂,子貢雖然也懂得,但不徹底。

你們都學佛,《六祖壇經》說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世間裡是一些凡夫,凡夫才學佛,你若就是佛了,那何必再學佛呢?成了佛就行了。一講學佛就講性命,這是出世間法。連人天都不懂,怎麼懂佛法?

有一句話我常說,說了有多少年了,我沒見有注意我這一句話的。我說給大家聽聽。我說:「是啊!我念佛,你們大家也念佛,我念的也是這六個字或者四個字,你們念的跟這個一樣,但咱倆不一樣。」這個我說過多少回啊!沒有一個人起警覺心:「怎麼個不一樣法啊?」我說了不是一年了,就沒一個人,明著問、暗著問,沒有一個人問我。不問,你們都有把握了嗎?

你哪有把握啊!是自欺而欺人。你不如法修行,你成就的是什麼?連學理都不懂,功夫更談不到了。外頭有一點刺激,也與你幫幫忙,你這才知道一點,「哦!這是錯誤了。」外頭沒有刺激,你就模模糊糊地過去。所以給你添上《論語》,讓你知道《論語》說的有幫助。

  至誠知前

現在眼前的事情,你們認得不認得?睜大兩個眼也看不懂,不認識環境。你這身子以外的環境,認識不認識啊?

諸位裡頭或有自覺聰明的:「我還不認識環境嗎?」我說你絕對不認識。怎麼絕對不認識呢?對《論語》模模糊糊。你要是對《論語》能一知半解,你就可以對環境認識一點了。《論語》還不大深入進去,對環境還是不認識,還是當文章看了。你不認識眼前的環境,你說你知道後來,這個話怎麼能信呢?眼前明擺著的,你都不懂得,未來的你卻能知道,這不是造謠言欺騙人吶?

「未來的誰知道啊?」未來的事,念《論語》就知道。知道未來,知人間的未來,十方三世你就可以知道了。這不是神通。〈中庸〉說:「至誠之道,可以前知」,一誠就是不雜亂,心誠則靈!先正心而後誠意,心裡起念頭、打妄想,怎麼會正呢?多年不打妄想了,這才是誠意。你只要一誠意了,這心就跟鏡子似的,就不迷了。不迷,你自己就知道,看眼前的事情很清楚。

  熟書通本

三四年前,我講過《易經》上的「明夷」。自打那多少年了,我一切行動,就是按著「明夷」走,大家不知道。而今日之下,又有變化,今日之下這個局面,叫作「艮」。「乾坎艮震巽離坤兌」的艮,這是總綱,只要說綱就是兩個卦疊疊,故艮艮為山。

孔子學了多少年,還犯愁為求多活幾年再學《易經》,聖人尚且這麼難,我講並不是就懂得,只是一知半解而已。這一知半解,就不容易了。一知半解,我也講不了。

我這一知半解,可也不是一天的功夫。我幼年時,《易經》是打頭背到底。你不知道從前念書法,上來,念一卦,這是生書;打頭念到底以後,回來,它就成熟書了。熟書,一回或念兩課、或者三課,還是這本書。一次次加多了,這算熟的了,這是第二遍。

第三遍叫做通本,通本是打頭念到底,一本一本的念。念了,都得背誦,念一課也是背,三課合起來也是背,通本也是背。通本背可就不同了,通本打頭背到底。你在背著,老師隨便一掀,當中不定那一句,你背到這裡停住,接著老師說的那一句,接著往下背。背著背著,忽然他又一掀,你又得在前頭接著他那一句背。提了這麼三四處,都能背下去,這算你通了本了。這才換第二本書。

不是我一人如此,從前的念書法,通通是如此。所以念這些書都在十五歲以前,十五歲就要下考場了。十五歲以前念了,我今年九十多歲了,但現在一提起還有影子。沒影子,一點影子也沒有,絕對不行。不過現在學了佛以後,有一點好處,忘的那些東西,別人一提、就能接著。你說怪氣吧?我沒神通,因為我走過這些歷程。(待續)

(圖說:幼年時,《易經》是打頭背到底,叫通本。一本一本的念。念了,都得背誦。)

 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