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不孤行         如實


 

大眾同居,功課有定,雖欲懈怠,亦不可得。……人皆前進,誰甘後退?彼此相輔,其行易成。(印光大師)

 

幾位朋友相約,重讀《印光法師文鈔.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》一文。翻開書本,三十年前的閱讀痕跡,讓我們震驚,在光陰消逝中,心田也流失了許多珍貴的法語;夾著汗顏與慚愧,先抄一遍,再分段落讀幾遍,於元旦的夜晚,大家交流讀後感。

有來自百里外的朋友,有平常定期研學的朋友。平日各在一方,於崗位上努力,工作中風雨、逆境都是難免的,偶有孤寂湧上心頭;然而今夜大家以雁不孤行,齊聚一堂,不藏拙的就〈宣言書〉一文為主軸,打開了話匣。

  飛鳴聲念群

話說雁鳥,是以V字隊伍飛行。當有雁鳥展翅拍打時,其他雁鳥會立即跟進,整個鳥群就一起飛升,排成V字形;眾雁鳥齊飛,比孤雁單飛,至少可增多71%的飛行距離。

若有雁鳥脫隊時,此雁鳥會立即感受到獨自飛行的緩慢和吃力,「飛鳴聲念群」,於是很快地又會回到隊形中,繼續利用前一隻鳥所造成的氣流浮力,提升自己的飛行效率。飛行在後的雁鳥,也會利用叫聲,鼓勵前面的同伴,保持整體的速度,繼續前進。

從雁群的飛行習性,聯想到共同修學環境的重要性。自學校畢業後,投入社會大染缸,道業的維持,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是很薄弱。所謂:「麗澤兌,君子以朋友講習。」麗澤是兩座水澤並列一處,互相資益潤澤。志同道合的朋友定期相聚,研學、念佛切磋討論,使自己忽略之處,獲得資潤補益。

    獨學而無友

或說:學佛自己讀,自己看,自己修就可以了,佛法約略也懂一些,念佛不過就是四字佛號,也不難念;而且獨學比較自由自在,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安排功課。於是給自己很好的理由,不知不覺失去了鞭策,慢慢的妥協在自己的習性下。或者見異思遷,不再堅守信願行三資糧。再加上層出不窮的家事、公事,於是念佛所為何事,已無昔日的勇猛和發心。

有人坦然道出自己的缺失時,剎那間,大家的心靈有了難得的碰觸。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,在世法上看似有所得,但當將心沈澱下來,重讀這篇〈宣言書〉,平靜中再讀再思,以自己的行持作貼切的印證時,這才發現,一路走來是滿目瘡痍,浮華、空虛,離道很遠了!

  結蓮社念佛

談話回到〈宣言書〉一文:「遠公乃與緇素一百二十三人,結蓮社念佛,求生西方。」這二十一個字若滑讀而過,是沒感覺的,也激不起景仰與效法之心,仔細推敲,晉朝離現在一千六百多年,先人已開始結社念佛了。文中又舉出:北宋宗賾禪師結「蓮華勝會」;省常法師結「淨行社」,宰相王文正公旦首先歸依;文彥博與淨嚴法師,於京師結「十萬人求生淨土會」。想像一千年前的人,那時的物質環境,是多麼的簡單,心靈上卻對念佛信仰力行,植於生命之中,發光發熱,自己成就外,亦令後人師法。

結社共修的殊勝,文中說:「大眾同居,功課有定,雖欲懈怠,亦不可得。……人皆前進,誰甘後退,彼此相輔,其行易成。」人生是一條坎坷的道路,尤其是這不確定的年代,核心價值沒有了,多元的意見分歧,永遠有解決不完的問題。如果沒有持續不輟的共修督勵、互相策勵、深而索隱,那流俗知見不覺而生且難以自知。學習是一種永無休止的考驗,不管有多少堅強的意志,若有片刻的懈怠就會退了道心,若沒有朋友之間相互觀摩,互為依倚,則人之常情,因循怠忽之弊必然而生。

在這夜話中,大家跨了一個年。生命中一年一年走過,我們是要跨至何處?如何跨越?放下自以為是的執著,跨出自我藩離與困境,勇敢邁開,常以經典涵養心境,時時與朋友切磋,回家後自我多琢磨,雁不孤行,這才是跨年夜談的真諦。

(圖說:離現在一千六百多年前,晉朝的慧遠大師已開始結社念佛了。)

 

 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