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艮卦簡介(二)     雪廬老人述 智嚴整理


 

  易經艮卦

《易經》是無字真經,《易經》上頭的字,都是注解。《易經》是一道(陽)、兩道- -(陰)組成的。諸位念的《易經》是一章一章,有陰有陽。每一章不複雜,但說起這陰陽道道,你都不會講的。

什麼叫作千變萬化?《易經》上才是千變萬化。只有陰或陽一道道,是一回事,再加一道道那就千變萬化了。「千變萬化」是往少裡說,可以說是跟《華嚴經》一樣的無盡變化。

孔子學《易經》,麻煩就在陰陽這一道道,不懂得陰陽就難辦了,我給你們介紹學學。無論幹什麼,要得一個成就,一知半解,學什麼也不行,就是要徹底。譬如我會蒸麵包,我就得學著把麵包蒸熟了才行。蒸不熟,這麵包也沒用處。

 

  成就做人

 

你要學了《易經》,幫助你成就做人,人格站得住,成佛就不成問題了。我不能強迫大家必須聽,說不說在我,我盡我的心,聽不懂我也沒法子,沒底子嘛!能聽懂了,則能成就。

人有苦有樂,學佛開頭是「離苦得樂,破迷啟悟」,現在誰離苦得樂呢?終日,苦圍著大家,大家一點都沒離開苦。你現在學了佛,有什麼結果?結果是現在,還是將來?當時就是結果,結果是隨時結果。

我喝這碗茶的時間不算長,也有結果。我這一喝,有能、有所,「能」是我嘴裡渴,喝了解渴,當時就結果。這個「所」,原來在杯中有茶,滿的,喝盡了就成了空。這個人給我倒茶,我不喝這碗茶,他就白盡了心,我喝了這碗茶,他也得了結果,都是眼前的結果。

唯識說,心裡一起念頭就是親因,這是主因。說話、造作是口業身業,我沒有做,一下子收回去了,收回去了也是果,叫內法塵。心裡起了念頭,好念頭落個好影子,壞念頭落個壞影子,就是一個生死種子。「當時就是果」,當時果在哪兒?眼前的事你也看不見,有人跟你講,你也不明白。

(圖說:這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要按《易經》說,你喝這碗水、吃這一粒飯,都有因果,前邊必有原因。)

前幾年,發「功過格」給大家,記錄這一天你身口意幹什麼,記你的善惡。記這個幹什麼?跟照相機似的,你記上了,八識田裡就現了種子,功過格就是種子,給你記的帳,自己看自己的帳。哪一天拿來在佛前燒了,以為是叫佛看。佛來看你這個做什麼?你自己的帳,你叫佛去給你對帳嗎?你是迷糊到所以然處。

《易經》,連著一道直的「」屬於陽,兩道「- -」屬於陰。這陰陽兩個字就代表若干事物,陽代表善,陰就代表不善。道道在上頭或道道在下頭,這又有了變化,有善有不善,變化多了。善的也能變惡,惡的也能變善,隨時變。

這一部《易經》打頭到底皆是一道一道,這道道在哪裡來的呢?八卦變的。八卦怎麼會變的呢?有電氣嗎?也沒電氣,也沒形象。書上畫出這些變化的樣子來,印在那裡,連動也不動,它也不會變。它是說變的理,你不動,就不變,一動就變。

儒家說:「誠則明」,「明則動」,誠了就明了。「明則動」,三細六粗的六粗,第一個就是智相。「動則變,變則化」,一變一化,就千變萬化,永遠變下去了,無始無終。萬事萬物不出這些變化,叫他範圍住了。

《壇經》說:「心迷《法華》轉,心悟轉《法華》」,若轉《法華》,心能轉物,則同如來。你懂得《易經》,沒有人給你記帳,也不必記了,最好是沒帳可記,那就最好了,所以要觀心。從前多生多劫造的罪業,現在遇見緣,它就成熟了,成為現在所受一切大大小小的果報。

古人說的話,我都崇拜,你們連聖人的話也不理,這是咱不同處。你連聖人也看不起,我連鄉間百姓都崇拜,咱倆怎麼會一樣呢?現在老百姓說的話,都是老師啊!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這句話你決不信。要按《易經》說,你喝這碗水、吃這一粒飯,都有因果,前邊必有原因。

孔子說: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」,都是老師。咱們呢?「皆是我的徒弟,孔子都是我的學生,釋迦牟尼佛都不行。」現在到了這個樣子,這種社會環境你認得嗎?我認得。大家都是聖人、佛的老師,不然他怎麼敢改佛經?孔子更不用說,哪有叫孔子為「孔老二」?

我們家裡當差的,叫張老三、王老四。從前咱中國人,見了家裡幫忙的婦女,年紀大的稱張嫂、王嫂,稱嫂子,多麼平等啊!見年輕的叫張媽、王媽。這是當差的名字。對當差的尚且如此啊!今日你不敬我,我不敬你,昏到所以然處,這前途怎麼能好啊?

現在費了九牛二虎的力量,林主席在各學校裡添上《論語》。咱這兒不叫人知道,「明夷」嘛!幹什麼我也不叫人知道。不知道,還安安穩穩地,還能做,知道了,就得倒楣。大家不信?林主席一添上這《論語》,在教育裡頭就有了變動,變動得大或小另當別論。

千變萬化都是變卦,《易經》之「易」當變講,來回地變,沒有一定。萬法無常,知道了這個,從前造的業,別再造新緣,可以控制住不起現行,可以轉現在的果。

(圖:南投縣中寮清水國小。)

(圖說:省主席要各學校添上《論語》,在教育裡頭就有了變動,變動得大或小另當別論。)

 

  不受現報

 

「不受現報」,報分三世:有現報、來報、後報。可以不受現報,當時你就得好處。

諸位說:「我的環境不好……」古人說:「不怨天,不尤人」,不怨天,天沒叫你這麼做,天管你這個做什麼?也不怨人,「敬人者人恆敬之,罵人者人恆罵之」,該怪別人嗎?怨別人嗎?書上說: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」,皆是自己找的。怨天尤人皆是格外生非,不在自己身上找,要在外頭找嗎?

知道現在,才知道將來。現在不知道,而能知道將來,沒這個道理。現在一些事你能轉,將來你就能往生。打佛七時,不必問:「誰主七?我過去給他看看」,他又沒X光鏡,他看有什麼用處。就是有X光,他也不能照出你往生不往生。自己現在就知道。這是成就離苦得樂這一條。

 

 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