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嚴五祖--宗密禪師    洗心


    宗密禪師怡然曰:「吾法『遇難則救』,初無愛憎,死固吾分。」

  宗密禪師,唐朝中葉人,久居陜西終南山圭峰草堂寺,人稱「圭峰禪師」。他是禪門高僧,也是華嚴宗第五位祖師。

  唐憲宗元和五年,宗密禪師來到湖北的襄陽,在恢覺寺遇到重病的靈峰和尚。靈峰是華嚴四祖澄觀大師的門下,此時病已危急,便將自己珍藏的澄觀大師的著作贈與宗密禪師。這些書包括了《華嚴經》八十卷本、以及澄觀大師《華嚴經疏》六十卷、《華嚴經隨疏演義鈔》九十卷。宗密禪師閱過這些著作,昔日讀經困惑之處,豁然開通,遙尊澄觀大師為師,並在襄陽開始講述《華嚴經》。

  宗密禪師,講完《華嚴》之後,前往東都洛陽,禮拜祖庭,想拜見澄觀大師。因在河南龍門的永穆寺夏安居,襄陽信眾沿途尋訪,一路跟隨至洛陽,再次請求宗密禪師續講《華嚴》,其中一位信眾名泰恭,因聽聞《華嚴》的玄妙難思,慶幸逢遇《華嚴》大法,自斷一臂,以表誓願修學的決心。

  泰恭斷自己一條手臂後,雖傷筋斷骨,卻無疼痛表情,神色自然,許多僧俗都覺得殊特。此事,引起官府追查,經官員驗證,泰恭的確是因受《華嚴》殊勝感動而斷臂,連官員都不得不生起崇敬之心。

  但茲事體大,官員上報中書門下裁奪。宗密禪師為此,寫了一封〈圭峰定慧禪師遙稟清涼國師書〉信函,向澄觀大師請求解決之道。澄觀大師接書後,也回了一封信,宗密禪師稱這封信是〈東都上清涼國師誨答〉。澄觀大師在信中,直稱宗密禪師為「法子」,除了肯定泰恭重法情摯,更懇切告誡後學,「宜誡之,後學勿使傚之。」雖然佛經中有「半偈忘軀,一句投火」的公案,惟經旨是在教人「身外有重法之寶」而已,並不鼓勵人捨身。澄觀大師認為,求法「當斷其情慮,勿斷其形骸。當斷其妄心,無斬其肢分」,學佛,應斷除的是煩惱情慮,不是斬斷身體形骸。該斷除的是虛妄分別心,不是叫人斬斷四肢。若學佛為重法而傷殘身體,將使淺識之人驚駭不已。

  隔一年,宗密禪師赴長安,師事澄觀大師。蒙大師器重指導,澄觀大師說:「毘盧華藏,能隨我游者,其汝乎?」能隨我遊於佛的報土華藏世界者,那大概只有你吧!又曾用書信答復宗密禪師:「子之所解,猶吾之心,轉輪真子,誠所謂也。」你體解的《華嚴》宗旨,有如我心,真是一位能轉法輪的佛子!元和十一年春,宗密禪師在終南山智炬寺駐錫,發願「遍轉藏經,願畢方下山。」十數年間,先後完成經疏數十種。

  唐文宗即位後,頗思圖治,遣散宮女三千人,裁汰官員一千二百餘人。起用李訓、鄭注等人,計劃剷除宮內跋扈的宦官。因事跡洩露,李訓逃到終南山,投靠宗密禪師。徒弟們都懼怕惹禍,不願接納,唯獨宗密禪師挺身保護李訓。當時風聲緊急,李訓又轉逃到陝西鳳翔,被當地巡邏兵捕獲。

  宦官仇士良,得悉宗密禪師曾藏匿李訓,派兵至終南山,要殺害宗密禪師。禪師心平氣和,怡然自在的說:「與訓遊久,吾法遇難則救,初無愛憎,死固吾分。」貧僧與李訓交往已久,心中並無愛憎差別,我佛本有「遇難則救」的教法,今李訓有難,我依佛法救急,若因此觸法當死,那是本分應得,甘心受死。宗密禪師不屈不撓的勇氣,仇士良十分感佩,便無罪釋放。

  《隆興佛教編年通論》的撰者祖琇法師,論及此事說:「唐代史書記錄這段經過,那是讚美宗密禪師有過人的節操。」禪師的法眼,見到佛法精髓,通達佛法知見,以他廣大無礙的辯才,闡揚宗門教理,可見修行功夫與蘊積的力道,兩者兼而有之,突然遇到生死交關,纔得夠如此信道篤定。

(圖說:李訓逃到終南山,宗密禪師依佛法收留他。)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