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臺教觀略說講記(三十)    ●吳希仁講述 ●智光懷德整理


(點選左圖可連結PDF檔)

 

    不斷惑難行菩薩道

  三大阿僧祇劫是非常漫長的時間,真有在這中間可以不斷惑,而還能夠生生世世自度度他的菩薩嗎?天臺教部云:「若見思果在,二生、三生難保不迷不退,何況三祇?」可見這個事情絕對不可能。因為一有了見思惑,就有隔陰之迷,如先前跟諸位介紹過唐朝的圓澤禪師,縱使已斷了見惑,但出胎仍昏。

  又如大家熟知的奸臣秦檜,他前生是雁蕩山的一位眇目僧(一隻眼睛瞎了),修行也很精進,哪裡知道未斷見思惑,臨終只一念貪戀世間的榮華富貴,再一生竟當了秦檜,雖然世間的福報不小,卻造了大禍。

  再如大文學家蘇東坡,前一生是湖北五祖山五祖寺的師戒禪師,禪法也很高,臨終時倚杖談笑而逝,看起來很自在,但是沒斷見思惑,還不如圓澤禪師。從蘇東坡平時的表現,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中判定師戒禪師尚未斷見惑。臨終那麼自在的人,卻仍然未斷見惑而成了蘇東坡;但比較起來,還算不錯,因為蘇東坡還懂得繼續學佛、修行,很多人都是一生不如一生。

  所以《大智度論》中就呵斥這樣的菩薩,方等經典也都會彈偏斥小,說:「譬如毒瓶,雖貯甘露,皆不中食。」甘露是天上最好的食物,若放在毒瓶裡,再好的東西都吃不得的。自身有見思煩惱不斷,貪瞋癡三毒滿滿,又怎能聚集無量的功德呢?

(圖說:秦檜前生是修行精進的僧人,臨終貪戀榮華富貴,再一生竟當了秦檜。)

    實是別圓教菩薩示現

  或問:「在小乘經論當中,確實也有記載許多真正發菩提心的菩薩,修六度萬行、自度度他的事實,這又是從何而來呢?」曰:「實亦別地圓住果人跡示。」沒有真正不斷惑的菩薩,實在也是別教已經登地的菩薩,乃至圓教已經證入十住位的菩薩,這都是至少斷了一品根本無明,得一分中道法身以上的大菩薩,隨著眾生所感,或者示現報身,或者示現應身,不用以見思惑或見思習氣做為受生之緣。

  換句話說,藏教的菩薩乃至最後成就的佛,其實都是別地、圓住的法身大士來示現的,故稱藏教菩薩是「有教無人」,有這種教法,卻沒有真正依此修成的菩薩。真正要行菩薩道、了生死、成佛,必得依通、別、圓大教的教法才行。

    藏教菩薩有教無人

  關於「有教無人」的情形,在(乙)表中再略作類推:藏教的大乘菩薩是有教無人,行菩薩道最後成的佛,名為「果頭佛」。此佛是當教的教道所論、所證的果,也就是當教最後所證的究竟佛,是結果上的佛,而不是別圓大教所講最後福慧圓滿的佛。依此類推,通教的第九「菩薩地」,還有之後接著要講的第十「佛地」,其實也是有教無人。

  因為依照通教來修行,到第八地以前,就被接入別、圓大教了,但在通教本教中,仍保留第九菩薩地。既然第八地就被接,第九「菩薩地」便是有教無人,後面的第十「佛地」當然也是一樣。

  再依此類推,別教到了初地的菩薩,破無明、證法身,由初地直到等覺,因「證道同圓」的關係,即證悟的境界與圓教相同,所以也就等同圓教了。換句話說,雖然仍保留別教的地位,但其實已經是圓人,所以連帶最後所稱的別教妙覺位,也都等於是圓教來示現,也是有教無人。

  故總結而言,真正從開始修行直到最後都是有教有人的,只有圓教,因它徹因徹果,所以實有其教、實有其行、實有其證。

    通教究竟佛果

  接著看通教「究竟即」。「究竟即者,第十佛地也」,是三乘共十地的最後佛地。說明依照通教的教法,所成就的佛是甚麼情形?「機緣若熟」,在度化眾生之機緣成熟之前,其八相成道的過程其實與藏教大致一樣,即從兜率天降、入胎、出胎,然後出家,最後在菩提樹下降魔、成佛。成佛已經來到第六相了,前面五相與藏教都相同,故可略而不論;但到第六相成佛,卻是「以一念相應慧,斷餘殘習」,即用一念與無生四諦理相應的體空觀慧,把保留的見思習氣,甚至塵沙習氣通通斷除。

  「坐七寶菩提樹下,以天衣為座,現帶劣勝應身。」在藏教,一般凡夫眾生、二乘人所見的菩提樹,是木菩提樹;到了通教,因為根性不同,所見的則是七寶菩提樹。在藏教,佛是以生草為座;但在通教人眼中所見到的,卻是以天衣為座,更加殊勝莊嚴。

  「現帶劣勝應身」,藏教所成的佛是丈六老比丘相,跟人間凡夫一樣,年齡到了也有衰老之相;通教所見雖也是丈六的分段劣身,但能夠示現高大身,或是十里、或是百里,乃至百億華里,神通變現。因是丈六的生身,故稱為「劣」,但卻能夠示現如須彌山之高大身,故稱為「勝應」。(待續)

(圖說:在通教人眼中所見到的,卻是以天衣為座,更加殊勝莊嚴。)

 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