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下去和修行的勇氣    學念


  大二時,有一段時間住在學校後面的大學新村。一天,轟傳有人自殺,大家都跑去看,原來是和我們同一屆外語學院的同學。人吊在牆上,眼睛閉著,舌頭微微的伸了出來。

  為什麼要自殺?我心中為他難過!新生訓練時,他是教官指定在大家前面發號司令的人,身高至少一七五公分,高高的身材,長得滿英俊,在我的眼中是個令人羨慕的人,他卻自殺了!

  其實,我也只差他一步而已。一個鄉下來的孩子,生長在只有責備沒有鼓勵稱讚的家庭,完全沒有自信心。不擅言詞,與同學的相處充滿了挫折。最嚴重時,就像那個同學,曾經想放棄自己。常常想:「我有什麼價值?沒有一樣東西值得稱讚,活著有什麼意思?任何一個人都比我好,活著有什麼用?」

  想了又想,想到自己拉胡琴還比別人好,還有一點點勝過同學之處。就這麼一點點成就感支持了自己,有了一絲信心,讓我有活下去的勇氣。

  念佛的過程中,也有許多挫折。雖然是照著蕅益大師的教誨:「念佛人求生極樂世界,若能每天念佛三萬、五萬、十萬、八萬,盡此一生,日日不缺,必定往生。」

  善知識也教我要祈求不要有「中斷障」。但是有時太忙,有時生病,有時情緒低落,有時煩惱纏心,念久不見有進步,在在都會影響念佛的信心和勇氣。

  這時,想到自己練胡琴的經驗。練了許久好像都沒有進步,過了半年一年,回頭再檢討,似乎才有那麼一點點進步的感覺。念佛修行是與煩惱戰鬥,釋迦牟尼佛教我們:「煩惱比外面的敵人更難戰勝」,因此心中就有了長期抗戰的覺悟。比照練胡琴,一年後再檢討得失,果然可以體會到些微的進步。以此微細的勇氣,累積日久,逐漸進步而增長信心,因而才能日日念佛,三十幾年沒有間斷。

  例如,以前感到有趣的事情,逐漸覺得可有可無,最終變成索然無味。念佛則由最初的勉強,逐漸習慣。以前會引起生氣的事情,慢慢的能容忍,到後來可以用同情的眼光來看待。以前看不懂的佛法,慢慢看得懂,隨著年歲過去後,更逐次能有深一層的領悟。

  就如念佛一事,由剛開始「做苦工」的感覺,慢慢轉變成習慣,再變成念佛時心中安靜,所以不再是一件苦差事,而能享受安靜的愉悅感覺。乃至不做事時,會習慣性念起佛號,心自然專注於佛號。到這裡,《華嚴經•淨行品》所說的:「見樂著人,當願眾生,以法自娛,歡愛不捨。」不再只能字面上瞭解,而是親身的體驗。

  高中時只是好玩學胡琴而已,胡琴卻在我的生命和修行中,產生這麼深這麼重要的作用。現在我明白了,練琴的經驗就是佛法中的「精進」,也就是古德所說的「長遠心」。我在玩胡琴,胡琴卻成就了我的精進!

(圖說:念佛由剛開始的做苦工,慢慢轉變為習慣,再變成念佛時心中安靜,而能享受其中的愉悅。)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