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一七七)    ●文:子圓 圖:宜倫

》下一篇


    述而第七

  子曰:「仁遠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」

  孔子說:「仁離我很遙遠嗎?我想要行仁,仁就到了!」

  「仁遠乎哉?」「仁」,是視人如親,厚以待之,對人做到既親近,且層層加厚。孔子曾經說過,假使君子不肯行仁,就不能稱作君子,即使在短短一頓飯的時間,也不能違背仁。甚至倉促、顛沛流離之際,也必須行仁。行仁由自身開始,要擴及家國天下。如此行仁,就是一件難以達成的重任,是否很遙遠?

  「我欲仁,斯仁至矣」,「欲」,由「欠」和「谷」合成,「欠」是欠缺不足,「谷」指深谷,是難以填滿的。所以有了「欲」,就會永不滿足而貪取不斷。「欲」後來演變成加上心字的「慾」,指貪欲是從內心產生的。內心有七情,喜怒哀樂愛惡懼,尤其「愛」是七情的根本,就會貪愛外面各種事物,所以貪「欲」和情「慾」都是不好的。

  其實「欲」也可解釋為「希望」,就是想要的意思,想要行仁就是善的,想要損人害人就是惡的。所以希望之「欲」,猶如一把利刃,可以開刀活人性命,也可以殺人害他性命。選擇欲仁,凡妨害別人的事一概不做,親厚他人的事盡力實踐,這個欲就變成仁,那仁當下就到了,這是孔門頓悟直入的用功方法。

  平時居家奉養父母親,友愛兄弟姊妹,如此力行孝悌之道,這是行仁的根本,仁就到了。出外面對不同的人,想要替對方著想,愛護他們,這「仁」也隨著個人的欲求,來到了身上。

  宋朝鎮江太守葛繁,每天實行數件善事,四十年來都沒有間斷。旁人請教他是如何辦到的,葛繁說:「我沒有什麼特別之處,只是日行一兩件利人的善事罷了!」他指著面前的座椅說:「這座椅的踏板歪了,會妨礙人家走路,我就把它放正。別人口渴沒水喝,我就順手給他一杯水解渴。類似這樣舉手之勞的事,上自卿相,下至乞丐,都可以做到。只要肯久久做去,永不間斷,自然就能利益大眾呀!」

  讀完本章,讓我們省察日常生活中,自己常常想要什麼?每天花最多時間都在做什麼事情?是敏求行仁的事業呢?還是追求各種享受呢?學為君子應當慎思明辨呀!

(圖說:妨害別人的事一概不做,親厚他人的事盡力實踐,那仁當下就到了。)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