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來 ●如實

某日上網查資料,無意間瀏覽到《香光莊嚴》雜誌第五十六期(民八十七年十二月),其中的一篇文章「善來比丘,皆成沙門」——介紹佛經中的「善來」。文章摘要這麼寫:


「善來」這個詞現代很少用,可是在佛經裡卻是個常用詞。「善來」是什麼意思呢?
佛陀對比丘稱「善來比丘」時,該比丘即得具足戒,是十種得戒緣之一。
「善來」也可表示對來訪人的歡迎,意思是「多好啊,你來了!」

因此對「善來」的意思稍有了解。不久之後,在《維摩詰經》的法筵,聽醒公老師講到〈文殊師利問疾品〉,文殊師利菩薩前往維摩詰居士住處探病,有一句經文:「時維摩詰言:善來,文殊師利。不來相而來,不見相而見。」老師對「善來」的解釋是:

維摩詰居士說「善來」,「善」這個字不是普通的,善是稱讚文殊師利菩薩,文殊師利這一來,沒有別的字可表達,用「善」來表達,表示文殊師利一到這裡來,所有的道理文殊師利都明白了,所以叫「善來」。

「善來」的意思就是:來到這裡有很深的意思,不是虛妄的來。我們凡夫眾生到親戚朋友家做什麼事?其實沒有什麼事,談談天而已,一談天就是海闊天空的漫聊,沒有停止的時候。凡夫眾生很多都是這樣散心雜話,沒有真實的意思。文殊師利菩薩來到維摩詰居士這裡,是善來,不是虛妄的來,不是空談那些沒有道理的事,而是來談妙法。

再說那時候有很多君王,有小國家的王,還有四王天的四王,還有讀書人,普通庶人都來,他們皆有緣縛。緣是世間種種的緣,被世間種種的緣束縛起來,不得自由。做國王的人、做讀書的人,還有一般民眾,就被那些世緣纏縛住。這些,即一般人講的攀緣,某人到那裡去,沒別的事,就是攀緣。攀緣不好,要巴結人家,普通人到那裡去訪問,都是要攀緣的。凡是攀緣,就像用繩子束縛起來,不算是善來,不能夠顯出、引出大法。

又佛的一些弟子,只求自己出六道,沒有菩薩悲心,學了藏、通、別的教法,雖有智慧,但是淺,沒到圓教的境界,都是淺,也談不上善來。真正善來是文殊師利菩薩,他是法身大士,來維摩詰居士這裡不為別的,是要與維摩詰居士談深妙的法,這才是「善來」。

看似平易不難的二個字,一般的解釋都是「你來得很好」,然而經醒公老師的講解竟彰顯亮點,脫俗見地,令人佩服於心。凡夫與菩薩的善來,舉止沒有不同,然而一開口就有別。我略略理解了老師醇化後的簡明深遠,而維摩詰居士與文殊師利菩薩,二位上善人的對談,想必也是《維摩詰經》引人入勝之處吧!

(圖片:北宋李公麟《維摩演教圖》局部)
(圖說:文殊師利菩薩是法身大士,來維摩詰居士這裡,是要談深妙的法,這才是「善來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