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張璩史氏造象磚拓本題記釋文考訂(上) ●泉居

〈宋張璩史氏造象磚拓本〉為雪廬老人寓居重慶歌樂山時所庋藏,其後伴隨行囊浮海來臺,今存臺中蓮社雪廬紀念堂。雪公獲此拓本,極為珍視,乃請當時同為寓蜀避難諸賢為其題記,凡七篇,詳記塔磚製造流傳及其湮沒復現保存經過,從茲可見先人珍惜文物之一斑。考其題記內容,或以篆體書之,或以異體古文綴之,邇來迭有垂詢者,因不揣淺陋,試為考訂補此釋文,以備閱覽。茲依題記年月先後排序,並附作者簡歷;年月不詳者一篇,置於最後。釋文內容或有括弧夾註者,乃係筆者所增之異體文字對照;此外,題記款識為干支紀年者,夾註西元紀年以供參照;以民國紀元者不復贅之。聊誌數語,謹供參酌,倘有謬誤疏漏,尚期方家諟正。
一、王獻唐(一)
王獻唐(1896-1960),別號向湖,山東省日照人,擅經學、金石學。以金石學授與奉祀官孔德成,兩人交流,亦師亦友。曾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、國民黨中央黨部主任秘書。

北宋大中祥符間,於樂山西關建墖(塔),俗呼白墖。昔歲拆脩市道,墖遂不存而舊名仍在,即今之白墖街是也。墖由信士集貲砌成,磚笵墖形,別刻信士名記,趁濕鈐之,文各不同。白墖拆毀之後,以磚售人建房,散佚四方。

二十八年與魚台屈君翼鵬,寓居樂山大佛寺下院。翼鵬一日於竈間搜得一凷(塊),為搨墨題詠。越歲,樂山被炸,瓦礫狼籍,李僕義貴撿得二凷,持來言餘磚尚多,命其按日搜訪,時已移居凌雲山,須渡江往取,甚不便也。又數日,自往尋覓,見為郵局砌鋪小道,凡四十餘,面下背上,深憙。李僕識力能透磚面也,揭而檢其完整文不重複者二凷,抱持而行,此即其一。

天氣炎熱,磚又累重,未數百武,已汗下如雨,方躊躇間,追者忽至,盖為郵局工人所見,以為怪而告其長官,命之追取也。余取名刺付之,呵而方退,知名刺一去,餘磚必為所慝。越日,告友人朱鐸民再往掇拾,已蕩然矣!向局長力索,廑得殘凷數枚。

頃來陪都, 炳南先生以墨本屬題,即李僕所搨寄者也。略記原委,用博 一粲。 瑯琊王獻唐。

二、王獻唐(二)

匋器趁濕以印鈐記,始於姬周,其後秦瓦量沿之。上虞羅氏以瓦量為吾國雕印之祖攷也,六朝以下,佛象磚間用其法,惟極尟見。濰邑高氏上匋室蔵一品,陳氏亦蔵一品,皆歸山東圖書館。喪亂以來,存佚未卜,凌晨題此,念之愴然。卅年七月十二日,獻唐再記。

三、熊夢賓
熊夢賓(1886-1953),字觀民。山東陽谷縣人。清末秀才。民國初年,先後擔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、膠澳督辦公署秘書長、京漢鐵路局局長等職。

  曾傳七級掛斜陽,色相空餘翰墨光,
  不必求徵煩屈子,塗金一例話錢王。
  考《金石萃編》,吳越王錢鏐所造塗金塔與此式同。 炳南道兄雅屬,辛巳(1941)重九弟熊夢賓敬題。

(案:此首題詩亦見於《雪廬詩集.蜀道吟》,詩題作〈題宋笵塔磚拓本〉,併附注云:「樂山白塔遺磚皆笵塔形,與錢吳越王塗金塔式略同,旁有造象姓氏,予友屈翼鵬所得也。」)

四、孫奐崙
孫奐侖(1887-1958),字藥墀,號庸齋,河北直隸人。善書法,曾任河北民政廳長,後隨國民政府遷臺,擔任考試院主任秘書。

  白塔崔巍迹已平,街坊猶喚舊時名,
  祇餘磚上浮圖影,留照人間劫火明。
  伯樂經過冀馬空,世間沉滯幾英雄,
  茲磚不遇王居士,踐踏從人瓦礫同。
炳南仁兄屬題宋張璩夫婦造象磚,因讀 獻唐先生題志,感成二截句,敬乞
是正。辛巳(1941)立冬後五日,弟孫奐崙同住歌樂山。
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