剔犀菱花式盤‧宋至元 ●封底設計/願捨

在漆器表面的漆層上,雕鏤浮雕紋飾之工藝稱為「雕漆」。雕漆又可分為剔紅、剔黃、剔綠、剔黑(在單色漆層上刻鏤紋飾),和剔彩與剔犀(分層設色剔刻)。據文獻記載,唐朝已出現雕漆工藝,但至今出土的雕漆器僅及宋代,而且以「剔犀」器為主。「剔犀」是用兩種(黑、朱色)或三種以上(增加黃、綠等色)色漆,逐層累髹色漆若干道,各層色漆厚薄不一,待刀斜刻而下,漆面下色漆線明顯可見,日本稱此類漆藝為「屈輪」。

此器形取菱花造型,四曲、尖角,底有圈足。長二六.四公分、寬十九.二公分、高二.四公分,器面髹朱紅色漆,剔刻如意雲首紋,盤外壁刻卷草紋,紋飾斜面皆可見一層黑漆。圈足內髹黑漆,中央隸書「蠡谿」二字,紋飾華麗而工整,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