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臺教觀略說講記(三十五)
●吳希仁講述 ●智光 懷德整理

(點選講表可放大)

前面已將藏、通二教做了介紹,接著進一步介紹「別教」。

首先,還是先「釋能詮名」,即探究為何此教名為「別教」?《天臺四教儀》中說,「別教」是「明界外獨菩薩法」,意即它是單獨專對界外的菩薩,教他們行菩薩道自利利他的法門。不但教法特別,把它加以延伸開來,其實包括「教、理、智、斷、行、位、因、果」,這八法都特別。

(圖說:別教是「獨菩薩法」,只有詮釋菩薩的教法,沒有二乘法了,它獨釋大乘法。)

如何特別呢?「別前二教」,跟前面所介紹的藏、通二教不同;「別後圓教」,也跟後面將介紹的圓教不同。「故名別也」,所以稱為「別教」。大致上在三藏經典中,凡是講到行菩薩道,須經過歷劫修行,而且行位的次第,前後分明,互不相攝,這都是屬於別教的教相。

以下進一步分析(甲)這個表。其實「別」,就有第一「不共義」:不與人共有,是各別的。「獨菩薩法」,只有詮釋菩薩的教法;「不與二乘共」,不與聲聞、緣覺共有。若是藏教和通教,一個是正化二乘,一個是傍化二乘,都有三乘法,但來到別教的教門,沒有二乘法了,它獨詮大乘法,所以是「不共」。第二是「不同義」:就是別前、別後,跟前面的藏、通二教不同,也跟後面的圓教不同。

「不同藏通帶二乘」,藏、通二教都有三乘,雖然藏教主要講小乘法,但是裡面也有講到菩薩乘,這我們已經研究過。通教更是三乘共法,同稟無生教,同樣修體空觀。藏通二教,都帶有二乘法,但到別教就完全講菩薩乘了。

此外,「不同圓教純佛法」,也跟圓教不同。圓教徹因徹果講的都是純粹的無上佛法,一入手就是以佛法界為所緣,一路上從修因到證果,都是未離開佛法界,故名純佛之法。而別教所詮釋的成佛之法,得次第的來,先修空觀斷見思惑,其次修假觀斷塵沙惑,這兩者跟成佛的關係比較遠,因為我們無法明心見性最關鍵在於根本無明惑,那得用中觀才能透顯它。別教必須先藉空假二觀才入中觀,從因至果有轉換的工夫,不像圓教一入手就是佛法界。

在十法界中,四聖法界有的證阿羅漢果在聲聞法界,有的證辟支佛果在緣覺法界,有的證菩薩的各個階位在菩薩法界,最後成了究竟的佛才是佛法界。那麼,別教是什麼呢?別教就在菩薩法界,最後當然他也成佛了,但是從因至果的過程中有轉換、有次第,所以別教是次第教,是有次第的修學。若是圓教,則是不次第教,一入手就跨越,就以佛法界為所緣,這很特殊。雖然圓教還沒講,但是講別教必得稍微做點比較,等講到圓教時,再回頭跟別教做簡擇,這樣來回較量才會清楚。

在這裡先請問諸位,大家都參加過共修念佛,那麼大家修的念佛法門,是屬於藏教、通教、別教?或是圓教呢?

這一句佛號,是我們的所觀境,藏教觀的只不過是因緣境,但修這個因緣境,就已超出世間所有科學家、哲學家,在他們之上。他們哪個人能夠了生死呢?而藏教就靠著了解因緣所生法而了生死。通教所緣的境界是無生四諦,別教所緣的則是無量無邊菩薩法界的境界。那麼,我請問大家,這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是十法界中的什麼境界?當然是佛法界啊!

「阿彌陀佛」四個字,完全是梵語翻過來的,涵義非常豐富。釋迦牟尼佛在《阿彌陀經》中說道:「彼佛何故號阿彌陀?彼佛光明無量,照十方國,無所障礙,是故號為阿彌陀。」無量光明,此其一;「又舍利弗,彼佛壽命,及其人民,無量無邊阿僧祇劫,故名阿彌陀。」無量壽命,此其二。這是佛自己下的定義,這還有什麼話說呢?無量光是表空間,無量壽是表時間,整個時間、空間,這一句佛號都包括,那就是包括整個宇宙全體了,還有超過這個的嗎?這就是我們念佛的所觀境啊!

其實我們跟佛一樣,皆有佛性,只是我們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。我們所修的法門是純粹無上的佛法,沒有經過教理的分析,你不知道這個法門的可貴,以為真的是老太婆的法門。這個老太婆不是別人,是佛,你不能看輕啊!若是上根利智之人,單修十乘觀法第一個觀不思議的佛境界,他就證悟進去了,這個法門可以成佛。

(圖說:淨土法門,是純粹無上的佛法,沒有經過教理的分析,你不知道這個法門的可貴,以為真的是老太婆的法門。)

所以蕅益大師在《彌陀要解》中說,我們不必轉換題目,就這個法門,七天當中就可以斷見思惑、斷塵沙惑、乃至斷根本無明惑,一生便可以成佛。能斷根本無明惑就是成佛的法門,斷了一品的無明惑,就證一分中道法身,那就是圓初住、別初地,圓初住就是分證佛了。為什麼呢?有這個法身,就可以到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去示現八相成道、度化眾生,這是百界作佛啊!你說哪一個法門、哪一部經典可以做到這樣?也只有《法華》、《華嚴》可以。

所以古德說:「《彌陀經》是小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是大《彌陀經》。」明白這個道理,你就知道古德所言不虛了。

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