鑑往知來:滿門忠烈顏真卿 ●方璞

顏真卿出身名門望族,是唐初大儒顏師古五世從孫,顏杲卿從弟。三歲喪父,由母親撫育成人,事親至孝。年輕時為官,所至皆有政聲,遂調中央任侍御史,因剛直不肯依附的個性,得罪了楊國忠,貶為平原郡太守。真卿忖度安祿山必反,到了平原,觀察形勢,知安祿山一旦反叛,平原必成為前線,於是開始秘密修築城牆,積存糧草,積極備戰。

天寶十四年十一月,三道節度使安祿山,果然率二十萬眾,於范陽舉兵,反叛朝廷。真卿招募勇士,旬日間至萬餘人,率先舉兵,號召聲討安祿山,並派遣使者向玄宗報告,將在敵後舉兵起事,抵抗叛軍。由於國家承平日久,百姓久不知兵,猝聞范陽兵變,遠近震駭。河北地區廿四郡縣,幾乎一夜之間,不戰而降。玄宗聞訊,慨歎道:「朕不知顏真卿是何樣人?怎能有如此勇壯的行為!」

安祿山派遣親信,攜帶三個不肯投降的唐朝官員的人頭,巡視河北各郡縣,以為恫嚇。至平原郡,真卿將安祿山親信腰斬處死,又將三顆忠臣的頭顱接上以草編成的人身,裝殮後以禮安葬,親自灑酒祭奠。這無異是向安祿山公開宣戰,並豎起一面抵抗安祿山的大旗。

安史之亂平定後,朝廷權威日益衰落。德宗想削平藩鎮勢力,但沒有強大雄厚的軍隊,只好以藩鎮制伏藩鎮,導致藩鎮稍有不滿,就反叛朝廷。奸相盧杞欲構陷真卿,勸德宗派遣真卿,前往招諭反賊李希烈。希烈百般脅迫,真卿始終不屈而遭殺害。

顏真卿以書法名動天下。他的楷書,筆力遒勁,雄渾厚實的書風,影響歷經千年,號為「顏體」;他的行書〈祭姪稿〉更有「天下行書第二」的美譽,也為安史之亂留下了第一手親筆史料。

〈祭姪稿〉是為姪子顏季明而作。顏季明生前與父親顏杲卿一起積極抵抗安祿山叛軍,擔任平原與常山兩郡間的連絡重任,穿梭於戰場之上。常山淪陷後,父子二人雙雙罹難,杲卿一家死於戰場、刑場上的多達三十餘人。

肅宗乾元元年,收復常山,清理戰場,顏真卿從瓦礫中,尋找兄長家人的屍骨,只尋得顏季明的頭顱,祭文中提到「賊臣不救,孤城圍逼,父陷子死,巢傾卵覆」,就是描述姪子罹難的始末。沉痛的祭文,措辭莊重嚴正,情感真誠懇切,書體以行書為主,筆走龍蛇,悲憤之情躍然紙上,刪改塗抹的痕跡,更見寫作時,情緒起伏的轉折心路歷程,可謂是字字血淚。〈祭姪稿〉表面上是祭顏季明,實際上是祭顏杲卿一家滿門忠烈。

(圖說:「賊臣不救,孤城圍逼,父陷子死,巢傾卵覆」,就是描述顏杲卿父子罹難的始末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