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.蔡襄書於皇佑四年。紙本。楷書。為一軸表文,並書古詩一首。凡三十八行,每行字數不一,共三百二十字。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。
宋仁宗曾御書「君謨」賜蔡襄,為報答皇恩,蔡襄恭作表文,並獻上七絕一首,此即「謝賜御書詩表卷」。
從總體上說,所書筆筆精到,端正恭敬。卷後有米芾、鮮于樞、吳寬、陳繼儒和董其昌等名家題跋。元 趙孟頫跋:「此卷,法度嚴密,無一豪放縱意,於此可見古人用筆不苟也。」宋仁宗詔云:「卿詞令根於溫厚,筆力極於深妙。」明解縉云:「一紙之書,世傳寶之,翰墨騰騫,光輝如昨。夫豈徒以其書之善也哉!」
本作品在當時已為名作,為內府所藏,蔡襄並將此表作刻石奉呈翰林院。而與蔡襄同時代的宮廷書畫鑑定家米芾,原只看到翰林院的石刻,在四十年後方才見到真跡,而在跋語中傾注了稱心快意之情。
蔡襄天資極高,博學精鑒,為人正直,一絲不苟,因此楷法嚴謹,筆筆精心,力追平和蘊藉的風格。這件墨跡頗有晉 唐遺韻,其法度從密,結字從謹,用筆穩健,是其楷書中最精到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