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真益,要在至誠中得 ●鞭鼓生

印祖云:「今人體質多單弱,不得妄效古人。人每每以好名而過為苦行,則反為於道於身,皆無所益。佛法真益,要在至誠中得。非做一場面,即能了事。」

古德說:「欲知山下路,須問過來人。」印光祖師將其一生修行的心得,毫不藏私地告訴我們:「佛法真益,要在至誠中得。」至誠,是極為誠懇。是心態與行為的表現。舉個歷史人物的故事:

明朝,黃梅這地方,有位洪祥先生,他事親十分孝順。有一年,他父親得了重病,臥床不起,足足有一年多。這期間,洪祥侍奉湯藥,三餐飲食,乃至扶持起臥,無不親力親為,沒有一點懈怠與不耐煩。即便是衣被沾到垢穢,也都親自處理。他的妻子,完顏氏,是權貴家之女。生病的父親料想,兒子如此地孝順,長期下來,尊貴的媳婦或許會不高興。於是心生不安,告訴兒子說:

「我的病也將漸漸痊愈了。你暫且回媳婦房裡就寢,只要留一位僕人服侍我,就可以了。」

洪祥說:「好。」表面答應了,暗地裡,他躲藏在父親的寢室旁。

當夜,父親想要起身,看到僕人已經熟睡。於是勉強自己下床,那知體弱無力,身體難以支撐,驚慌中,忽然有一人攙扶著他的脇下,使他不至於仆倒。

「你是誰?」昏暗中父親驚問。

「是兒子。知道父親白天所說,不是實情。因此特別守候在房外。」

父親聽後,扶著洪祥,痛哭失聲說:

「天啊!我的兒子孝順到至極了!」

之後父親的病慢慢好轉,經夫妻同心孝養,又活了十餘年。父親過世後,洪祥哀慕不已,在醮鏡(道教祭典中的器物)中竟見到父親的形貌。人們都說是誠孝所感。

這是世間至誠盡孝的故事。同理,以這樣竭誠的心學佛,必能與佛感應道交,圓成菩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