畏因遠離禍害 ●宜遐
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,坐而須死耳。今夫子治陶,家富國貧,君不敬,民不戴,敗亡之徵見矣。(《列女傳.陶荅子妻》)

周朝時,治理陶邑(今山東省定陶縣)的大夫荅子,人稱「陶荅子」,他為官不清廉,名聲不佳,短短時間就積聚了三倍的財富。他的妻子屢次勸諫他改過,都當成耳邊風,絲毫不採納。五年後,陶荅子浩浩蕩蕩風風光光地返鄉省親,有上百輛裝滿財物的車輛隨行,宗族親戚都備感光榮,還殺牛來慶賀。

這時候,他的妻子抱著幼子,難過的在一旁哭泣,婆婆很生氣地數落她說:「荅子治理陶邑五年,如此風光地返鄉,宗族的人都來祝賀,你卻抱著孩子哭泣,是多麼不吉祥啊!」

他的妻子說:「荅子才能微薄卻當上大官,很容易遭遇禍害。沒有功勞建樹,卻增加這麼多財富,這是在累積災禍啊!從前楚國令尹子文治理國政,體恤百姓,不惜毀家紓難,家裡貧困無積蓄,楚國卻日漸富強,因此受到國君敬重,也得到百姓的愛戴,他的福澤庇佑子孫,名垂千古。而荅子掌管陶邑,想盡辦法積聚財富,一心想當大官,不考慮後果,將來必定遭來災禍。我希望和幼兒能離開這個家。」他的婆婆很生氣,就休了她,並趕走這對母子。

過了一年,荅子就因為盜取國庫被立罪,家族都被誅殺了。他的母親因年老而被赦免,卻孤苦無依。陶荅子的妻子知道這件事後,就帶著孩子回家,細心奉養婆婆,讓老人家安享天年而終。

諺語:「眾生畏果,菩薩畏因」,欠缺遠見的平凡人,所見所圖多半是眼前利益,非得要惡果現前,才會掉淚後悔。菩薩的智慧如一把火炬,凡事洞燭機先,所作所為,必先考慮後果,決不走刀頭舐蜜的險路。事事從「因」上戒慎恐懼,自然永保吉祥。陶荅子妻深知「無功而家昌,是謂積殃」,故能遠離禍害而保全家人。

(出自《閱微草堂筆記.灤陽消夏錄五》)
(圖說:陶荅子妻深知「無功而家昌,是謂積殃」,故能遠離禍害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