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一八二) ●文:子圓 ●圖:宜倫

  述而第七

子疾病,子路請禱。子曰:「有諸?」子路對曰:「有之。誄曰:『禱爾于上下神祇。』」子曰:「丘之禱久矣。」
●圖:宜倫

孔子病得很重,子路禱告鬼神,請求保佑孔子病愈。後來孔子病情好轉了,問:「有禱告的事嗎?」子路回答:「有!禱告的讄辭說:『有病時,向天上的神明及地下的地祇禱告呀!』」孔子聽後說:「我的禱告,已經很久了!那能等到生病才禱告呢?」「子疾病,子路請禱。子曰:『有諸?』」「疾病」是重病,「禱」是向鬼神稟告事情有所請求,「請禱」就是「禱請」。子路禱告時,請求鬼神免罪降福,保佑孔子。並不是請病重的孔子去禱告。「諸」,「之乎」兩個字的合音字。「有諸」就是「有之乎」,有禱請鬼神的事嗎?

「子路對曰:『有之。誄曰:禱爾于上下神祇。』」「誄」應該是「讄」,《古論語》是「讄」,《說文》引用《論語》時也是「讄」字。「誄」、「讄」,兩字讀音相同而意義不同。「誄」,累舉死者在世時的事跡,評定死者的諡號。「讄」,為在世的活人累敘功德,求福免罪。孔子雖然重病,但仍在世,應該是生者的「讄」辭,而不是死者的「誄」辭,所以經文的「誄」字可能是誤用了。「爾」,是語助詞,不可解釋為「你」,如果「爾」是你,那「禱爾」就是向神祇禱告你,學生直接稱呼老師為你,這是不恰當的。

「子曰:『丘之禱久矣。』」儒家講究慎獨,獨處時要像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嚴格要求自己不敢犯錯。孔子平時言行純善,不敢違背天地神明,這樣的行止存心,就如天天禱告,所以孔子才說已經禱告很久了!孔子生活如此嚴格謹慎,那為何還得了重病呢?天命使然!孔子知天命,縱然遭遇重大困厄,依然素位而行,不怨天尤人。

東漢末年,操行清高的管寧,為了離開紛亂爭鬥的中原,坐船往遼東避亂。船到大海中,遭遇暴風,將要翻覆危急之際,大家驚恐跪下,向上天猛磕頭求赦免。同船的管寧則正襟危坐,反省自己生平的過錯,有一次進廁所忘了戴帽子,這是失禮的,就只有這個過失,他請求上天免罪。不久,便風平浪靜了!

學習本章,應該了解天地神明隨時照臨,也常在身旁督察,自己的身心、性情、行為舉止、語默動靜,別人見或不見,聞或不聞,皆應時時處處悔過遷善,這才是禱告的真義。並不是平時不檢點身心,遇到疾病或災難才禱告呀!

(圖說:孔子說:我的禱告,已經很久了!哪能等到生病才禱告呢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