虛名浮利 ●鞭鼓生

天如禪師云:「每於虛名浮利自照不破,名利屬我,便生貪愛,名利屬他,便生憎妒。古人云:『貪名貪利,同趨鬼類;逐愛逐憎,同入火阬。』你卻因此愛憎,間斷淨土,然則一念間斷之心,便是餓鬼火阬業也。」

修行人,每天都要像攤開報紙展閱天下事一樣,也將自己開腸剖腹地檢視一番,包括微細的念頭和煩惱都不要遺漏。要知:不是只有企業家或政治家,才會在虛名浮利上角逐與追求。昏惑的佛教徒,一樣會掉進追求「虛名浮利」的爛泥沼中。

英國知名佛學家,八十歲的理察德.貢布里教授說:

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:「不是說我比別人更具足智慧!而是我被太多的傲慢包裹,我需要用謙卑,來體味更浩瀚的世界。」

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:「不是為了從此求財得財!而是為了了斷自己對一切欲望的執著!」

智慧的領悟,是不分古今中外的。修行的實踐,也不是只停留在語言或文字上的。破不了名利的關卡,便陷入愛恨情仇的煩惱中。現實的社會,經濟掛帥,將大多數的人變成了名利客。修行人身處俗世,要時時身懷巨尺,衡量著自己的起心動念,以防身陷世代逆向的導引|以為名跟利是世間獨一無二,最值得拼命追求的幸福。修行人的日常生活,處處是道場,我們要有眼力,學會戳破名利的糖衣,否則一念的徬徨,便陷入了餓鬼火阬中。

「暮鼓晨鐘,驚醒世間名利客;經聲佛號,喚回苦海夢迷人。」叢林梵剎的鐘聲通徹悠遠,鼓聲沉穩渾厚,最能撼動人心。在暮鼓晨鐘,經聲佛號的的滌盪下,希望名利客得以迷途知返,進而有所覺悟,借假修真。清朝鄭板橋先生也有詩云:「船中人被利名牽,岸上人牽名利船;江水滔滔流不息,問君辛苦到何年?」

真要這樣建構自己的人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