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病為第一行 ●淨照
八福田,看病第一,人多厭棄故,看者福增。(宋代道威大師)

一畝田裡,能生長莊稼作物。學佛常修供養,則能受諸福報,如同農夫播種於田畝,到了秋天便能收成,所以佛法稱供養得獲大利,名為「福田」。

佛陀、聖人、和尚、阿闍梨、僧眾、父親、母親、病人,這是八種福田。《梵網經》菩薩戒云:「八福田中,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。」八苦中,生病的人最需要別人的關懷、照顧、安慰,是最易引發悲心的緣。若能探視照顧病患,易起大悲心,因大悲心而發起菩提心,因菩提心而成就無上智慧,圓滿佛道。所以,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。一切諸佛的菩提智慧,都是依大悲心而起的,而大悲心的引發,需以眾生苦難為緣。

明末憨山大師,撰有〈比丘性慈塔幢銘〉文,記載一則「看護同參道友」的故事,真情流露令人動容。

性慈法師,生性喜愛遠離塵俗,兒時聽了月珠法師講《楞嚴經》,就發心出家。在陝西華山禮拜宇光法師,請求剃度。宇光法師教他修淨土法門,於是一意專修淨土,他愛好清淨梵行,歡喜探望老者及病人,心裡一點都不覺得厭惡倦怠,也學習佛法梵唄,以「音聲佛事」濟度眾生。

後來,遇到從雲南來的性玉法師,兩人一起結伴雲遊南海普陀山,剪除茅草,建築房舍,一起住了十幾年。

性玉法師連續好幾年生病,性慈法師看護服侍,殷勤周到,如侍奉父母,一點兒也沒有疲憊的樣子。漸漸地,性玉法師終於恢復健康。明朝萬曆四十七年,兩人一起朝禮江西匡廬,受了具足戒。回到普陀山後,性玉法師舊病復發,性慈法師更加細心調養護理。

萬曆四十八年,性慈法師感念授戒師的長養慧命之恩,再去拜訪匡廬,船停靠安徽長江邊的荻港,忽然感染了小病,便在船上坐化往生。事前囑託同行的三位比丘,在紫沙州荼毗火化,當時是萬曆四十八年五月一日。

性玉法師聽到這個消息,立即趕赴荻港,背負靈骨,送回普陀山安葬。事後,他又到匡廬,將性慈法師這一生的因緣記錄下來,希望《匡廬山志》得以收錄。

憨山大師聽了這段經過,不禁感嘆,想到《詩經•小雅•常棣》的「兄弟鬩于牆」,世上的骨肉親兄弟,互相仇恨的很多,何況是異姓朋友?像性慈、性玉法師,偶然萍水相逢,因為同修佛道而相互親近,同心同德,成為情誼深厚的好朋友,照顧生病的道友,十年如一日。性慈生前,盡心盡力照顧朋友;性玉則在朋友身後,銘記深恩厚義;確實如古人所謂的「一死一生,乃見交情」﹗憨山大師記述這段故事,期望學佛人能常念「法門之義」,當以看病為第一行。

性慈與性玉法師,志同道合,情誼比手足還要深厚,禍福相倚,不離不棄。我們學佛,必須善友為依,雖是在家學佛,而蓮友間的道義責任,亦當以看病為第一行。只有在患難的時候,能盡到道義責任,才是真正的善友。

(圖說:性玉法師生病好幾年,性慈法師看護服侍,殷勤周到,如侍奉父母,不覺疲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