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識三十頌研究(二三六) ●智果
◎五法攝三身門

即以真如、四智五法,攝法身、自性身、受用身、變化身,茲列表如次:

   

前回曾說,佛法身之三相差別,謂自性身、受用身及變化身。今續說此三身與五法(即清淨法界及四智菩提),互相之攝屬,有二師論述如次:

△初師言:「清淨真如與大圓鏡智,攝『自性身』;平等性智、妙觀察智、攝『受用身』;成所作智,攝『變化身』。」又云:「智為殊勝,故三身中,皆有實智。」

△二師出正義云:「清淨真如,攝自性身。圓鏡不攝,以清淨真如,是本有之常法,非生因(生果之因種)得,不假修習故。菩提是生因得,必假修習而證故,名『所生得』。」

又說:「自性法身,生佛共有,遍一切法,猶如虛空,不屬形相,不屬有為(因緣造作之法),非色心法故。『鏡智』是色心法故(『鏡智』是別境慧心所,而與善十一、遍行五、別境四法、同時俱起,與第八淨識相應之有為法)。」

△正釋四智攝後三身(自受用身、他受用身、變化身)

《論》十云:「四智品中,(及)鏡智所起,常遍色身,攝自受用。」

又云:「平等智品所現佛身,攝他受用」,謂平等性智,特別為上等根機所現之佛身,攝「他受用身」。此即奘公之《八識規矩頌》云:「如來現起他受用 ,十地菩薩所被機」,謂由平等性智示現微妙淨功德身,居純淨土,為十地諸菩薩眾,現大神通,轉正法輪,決眾疑網,令彼受用大乘法樂。

他受用身,即能被之佛,十地菩薩,乃所被之機也。

《論》十又云:「成事智品,所現隨類,種種身相,攝變化身。」「成事智」,即「成所作智」之略稱。成所作事智品,普為眾機,所示現之隨眾生類別身相,攝「變化身」。此即奘公之《八識規矩頌》云:「圓明初發成無漏,三類分身息苦輪」。

「圓明」即指「大圓鏡智」,謂佛果位,第八轉成白淨識(即菴摩羅識,或名「無垢識」,最極清淨),相應心品,即成大圓鏡智,欻然現前,名為「圓明初發」。爾時菴摩羅識,所持五根成無漏故,依根所發五識,亦成無漏,名為「成所作智相應心品」。能於盡未來時,遍十方世界,示現三輪不思議化,度脫一切有情,出離生死苦輪。

《觀佛三昧海經》云:「佛化身有三類:

一、大化身──謂如來為十地以前諸菩薩等,演說妙法,令其修進,向於佛果,故化現千丈大身也。

二、小化身──謂如來為應二乘、凡夫,說於四諦等法,令其捨妄歸真,而得開悟,故化丈六小身也。

三、隨類不定──謂如來誓願弘深,慈悲普覆,隨諸種類,有感即應,或現大身,滿虛空中,或現小身,丈六八尺等。」

◎結語

《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復古記》卷第三載:「佛具三種身:一者自性,二者受用,三者變化。清淨法界,攝法身;大圓鏡智,攝自性身;平等性智、妙觀察智,攝受用身。」

上來五法攝三身門,已略釋訖。

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