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臺教觀略說講記(三十八)
●吳希仁講述 ●智光 懷德整理

(點選講表可放大)

以下介紹別教的「三乘法」──即「四諦」、「十二因緣」、「六度」。

「四諦、十二因緣」,在藏教中本屬聲聞法與緣覺法,但到別教就成了獨菩薩法。所以稱為「三乘」,是沿用藏教各別修的三乘法來說;事實上,法無定法,四諦、十二因緣、六度,本身無所謂大小,端看修持者的心量大小,以及解悟的淺深,方有大小之分。

過去雪公曾說:「好人來辦壞事,壞事也成好事;壞人來辦好事,好事也成壞事。」同理類推,我們也可以如此說:「大人來辦小事,小事也成大事;小人來辦大事,大事也成小事。」所以先哲有言:「士先器識,而後文藝。」過去的讀書人,要想成為真正的人才,求學的大前提,先擴大其器量,增長其見識;因為見識一高、器量一大,不論是寫文章,或是辦事業,才能真正利益天下後世。

(圖說:佛說四諦、十二因緣、六度,本身無所謂大小,端看修持者的心量大小,以及解悟的淺深,方有大小之分。)

請參照(二十一)表,《教觀綱宗》本文中說:「此教詮無量四諦,亦詮不思議生滅十二因緣,亦詮不思議六度十度。」四教都講三乘法,但都不相同,這必須與各教所詮釋的諦理,和所用的觀行相應,才不至於講錯。

四種四諦

如(甲)表,「四種諦緣度」。先就四諦法說:

藏教為何講的是「生滅四諦」?因為他所了解的只是因緣所生法,詮釋的只是偏真的諦理,所以四諦都有生有滅。通教講的是「無生四諦」,因為通教詮釋的是如幻如化、事理相即的真諦,他懂得生即無生的道理,所以四諦都無生滅。這是界內二教。

別、圓是界外教,都在詮釋中道佛性。吾人的真如本性,盡虛空遍法界,其中別教偏重在論事相,屬於事相教,講的事相,不論是苦諦,乃至道諦,都是無量無邊,所以稱為「無量四諦」。圓教則是專論理性,真如理體本身是無為法,無有造作,所以講的是「無作四諦」。

四種十二因緣

其次就「十二因緣」說:藏教是「思議生滅十二因緣」、通教是「思議不生滅十二因緣」。因為這兩教都是界內教,對象是三界內的眾生,所以都可以心思、可以口議。至於「生滅」與「不生滅」,跟前面所說四諦的生滅、不生滅意義相同。

別、圓二教是界外教,對象為三界外之菩薩根性的眾生,界外的境界,當然不是二乘人及三界中的凡夫可以心思、可以口議的,所以都是「不思議」。但是同為界外,別教偏重在論事相,就有生有滅,故云「生滅」;圓教則偏重在論理性,所以是「不生滅」。

四種六度十度

再就「六度」法說:藏教是用的「事六度」,偏重在六度的事相上,堅忍精進的去實踐。到了通教,懂得生即無生之理,行六度時,事理相即,所有生滅的事相,當下能與真諦理相應,生滅即無生滅,所以處處都能夠三輪體空,不落印象、不落種子,行無漏行,這是用的「理六度」。

別教是「不思議六度十度」,由於是界外,所以不可思議;但因為所講的是界外的事相,所以每一度中就都能收攝一切法、出生一切法、成就一切法,都是無量無邊。

《華嚴經》中,六度又開出後面四度,合起來是十度,十是滿數,即代表無量無邊。圓教是「稱性六度十度」,因為圓教是緣著佛法界修六度十度,佛法界與真如本性相應,所以是稱性,所有一切的修行都是全性起修、全修在性,這部分等到圓教時再詳說。

別教無量四諦

如(乙)表,進一步介紹「無量四諦」的內容:別教的四諦,每一諦都是無量,有無量的事相,故名「無量四諦」。

以苦諦而言,指的是什麼呢?指的是我們的依報、正報,以及色心因果諸法。在別教中,「苦有無量相」,一道的眾生,看他的正報、依報,從心理到外表,乃至所用的生活資具,就已經無量無邊,何況六道?又何況十法界?

十法界,包括有界內六凡、界外四聖,別教人行菩薩道,要上弘下化,十法界無量的事相都得了解。或問:六凡法界,講苦諦是苦,佛法界為何也叫做苦諦呢?當知苦諦,指的是依正色心因果諸法,若是來到佛法界,苦即無苦。苦諦在通教已是生滅即無生滅,更何況來到別教的佛法界?他的正報、依報均不得了,不但無苦,而且還有大樂。他是常樂我淨,四種淨德具足。

集諦就是指的惑業煩惱。那麼,別教講的集諦又如何呢?曰「集有無量相,五住煩惱不同故。」見思惑分成四住,見惑是一住,思惑分成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三地為三住。前四住煩惱,指的就是見思煩惱,而第五住則是根本無明惑。其中一住的煩惱,詳細分析起來,也是無量無邊。例如單論見惑,眾生的邪知邪見就不得了。根本的邪見,包括執有、執無、執亦有亦無、執非有非無,此為單四見。又有複四見、具足四見,乃至一百八見。而且一一見,又各具八十八使,所以其相無量。單論見惑已是如此,更何況是五住煩惱?

再說滅諦,也一樣有無量相。怎麼說呢?「諸波羅蜜不同故」。波羅蜜譯為彼岸到,即到達不生不滅的涅槃彼岸。別教的菩薩必須法門無量誓願學,任何一個法門修行到徹底,都能到達彼岸,也就是「波羅蜜」;而一一波羅蜜,論其相對應的滅諦,當然也有無量的相狀,所以說滅諦也有無量相。

道諦也有無量相。怎麼說?因為「恆沙佛法不同故」,一尊佛即有無量的法門,更何況是十方恆沙諸佛?

在《妙法蓮華經‧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中,釋迦佛就讚歎觀世音菩薩,說他「侍多千億佛,發大清淨願」。觀世音菩薩親近這麼多佛做什麼呢?因為親近一尊佛,就可以學一佛的法門,現在他「侍多千億佛」,就可以學無量無邊的法門,如此才能夠「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」,到處尋聲救苦救難啊!以上是無量四諦。

(待續)
(圖說:觀世音菩薩親近這麼多佛做什麼呢?因為親近一尊佛,就可以學一佛的法門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