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沈中旭,字啟白,江蘇吳縣人。少年時性情豪邁,見人急難,即奮勇救助。後來學醫,以醫術聞名,更加喜好布施。遇貧困人家來就醫,不但不收醫藥費,還布施米糧錢物濟助人。
世事難料,沈中旭二十五歲,配偶即去世,感悟人生無常,不再娶妻。從此歸心虔修淨業,求生西方極樂淨土。凡是他所到過的僧坊、街頭、橋旁都書寫阿彌陀佛萬德洪名,及警策法語,勸人修行念佛。
遇病重危急病人來求醫,沈居士則憂心皺眉說:「業障深重啊!我的能力無法救你喔!真是無可奈何啊!」病人哭泣,堅持懇求,慈悲醫治救救他,沈居士即說:「沒辦法了,一定要念佛才行啊!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具有慈悲偉大誓願力。若能至誠懇切,稱念一聲阿彌陀佛萬德洪名,則能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,每一念,每一念,念念都能滅罪。將來命終,又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你能相信嗎?」
病人立刻回應說:「是,是,相信,我相信!」沈居士又問:「既然是相信,你能念佛嗎?」病人恭敬答應說:「我能念,我能念,我會遵照指示念佛。」沈居士說:「如果真正誠心念佛,你的病就可醫治了。」然後才為病人慎重開處方下藥,病人往往有奇妙的效驗。因此沈中旭的醫德,深得人們敬仰,遠近眾人跟隨他信佛、學佛、念佛。
沈中旭七十多歲時生病,過繼的兒子交代守門人,不得隨便讓別人進來探視打擾,沈中旭在平靜安詳中念佛往生。因此臨終往生情況,大家不得親見。
江蘇吳縣城西百姓,只要談論起數十年來,在家居士中,修持淨土法門之人,一定稱揚讚歎,公推沈中旭為第一。
毛惕園居士按語云:「修持六度萬行,六度以『布施』居首位,萬行以『勸人念佛』為第一重要。」病危患者,化導他念佛,容易生起信心,因為病人都有怕死求病好的心。
古德王龍舒云:「身為醫師,應當自念,他人疾病病苦,與我病痛,無有差別。凡來求醫,不問貴賤貧富,僧俗賢愚,專以救人為心,廣結善緣,以累積福德。冥冥之中,自然感動佛菩薩、龍天善神護佑。常如此存心,迴向極樂淨土,必定上品往生。因人疾病痛苦,勸他念佛,易生信心。若能勸他發大願,以廣流傳,贖過去世所造罪過,期疾病痊愈,必定達成願望。如果天年已盡,可趁此願力,直生西方淨土。如此教化他人,現世也必得世人尊敬,而福報無窮呢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