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謂「今生不修待來生」●藏密

淨土法門,以深信願,念佛求生西方。不可發來生及生生世世之願,有此願,便不能決定往生矣。(印祖〈復東海居士書〉)

修持淨土法門,為求當生成就,此生俯謝娑婆,來生成極樂嘉賓,絕不存有來生再修的念頭。有些修淨土者,自忖念佛功夫太淺,滿腹塵勞放不下,怎能指望當生成就?佛縱有大慈大悲,豈會度我這下劣眾生?所以抱著「姑待來生」,這一生去不了極樂,就等下一生再精進吧!這邪知邪見,不知誤了多少蒼生慧命。

念佛不求當生成就,卻發來世之願,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對此有極多的誡示。茲略歸納五點如下。

(一)大失淨土宗旨。釋迦勸人求生淨土,彌陀以大願接引眾生,就是見眾生靠自力修行,難以斷惑了脫生死,而在佛教的各種法門裡,唯有淨土法門是二力法門。念佛人信願念佛的自力,加上阿彌陀佛「示現佛國,宏願接引」的他力,二力合作,且念佛人不斷惑業便可帶業往生。這是淨土宗旨。

念佛卻想著「盡未來際,帶業往生,此話殊失淨土宗旨。現生即求佛慈接引,帶業往生。何可云盡未來際乎?」(〈復東海居士書〉)既有惑業,若不求當生成就,妄想盡未來際再生淨土,絕無可能。印祖說:「念佛,不求生西方,又要求來生,是不遵佛教。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,汝不肯依,故名破戒違法。」(〈復傳德師書〉)釋尊勸人厭娑婆,彌陀引人欣極樂,念佛卻求來生,違背了兩土世尊的教戒,故云「破戒違法」。

(圖說:釋尊勸人厭娑婆,彌陀引人欣極樂,念佛卻求來生,違背了兩土世尊的教戒。)

(二)來生不迷罕有。修淨土法門,為何不能待來生,或盡未際呢?因為「惑業有一絲毫,生死決定難出。是以從生至生,從劫至劫,展轉修持,或有力量充足,直進不退;即能了脫者,多皆旋覺忽迷,暫進久退。經塵點劫,不能出離。」(〈復高邵麟居士書〉)帶著滿腹的煩惱業苦,只有在六道輪迴的分,絕難了脫生死。經過塵點劫,仍沉沒在生死大苦海,毫無出離的可能。

例如「宋朝大名鼎鼎之宗匠,來生尚退步於前生,再一來生,又不知作何行狀乎。」(〈致廣慧和尚書〉)像王十朋、蘇東坡、黃庭堅、曾魯公等,前生都是出類拔萃的高僧,這一生已不如前生,來生又不知如何結局了。

(三)來生多三世怨。依因果法則,這一生努力修持、救災、濟貧,作種種慈善功德,下一生多感召富貴福報。含著金湯匙出生,享盡人間榮華富貴,但「富貴人有幾個不造業的?今日之國運危岌,民不聊生,皆是一班無智慧修行人之來生福報所搗亂而成者。」(〈復周智茂居士書〉)

代表性人物莫過於秦檜。印祖說:「秦檜之結果,令人膽寒而心痛。以多年禪定工夫,後世得為宰相。一被金人之賄賂所迷,直成香臭、好歹、忠奸不知之癡呆漢。及至打尿其像,炸食其身,千百年來,尚無更改。」(〈致廣慧和尚書〉)秦檜前世是雁蕩山修行的僧人,因有修行,再生當上宰相。富貴迷人,「受金人之賄賂,事事均為金謀,殺金人所怕之岳飛。凡不與伊同謀者,或貶謫,或誅戮。卒至死後永墜地獄。」(如前),死後,百姓用麵作兩條(秦檜與夫人)共炸來吃,稱「油炸檜」。又將秦檜夫婦鑄成鐵像,跪於岳飛墳前,凡來祭拜岳飛墳者,持木板痛打,向他們頭上灑尿以泄恨。第一世有修行,來生倚福造業,第三生便墮落三惡道,佛門稱「第三世怨」。所以今生念佛,下生「若欲再復人身,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,難如登天矣。」(〈一函遍復〉)

(圖說:秦檜以多年禪定功夫,後世得為宰相,下一生感召富貴福報,富貴人有幾個不造業的?)

(四)做人比往生難。來生做人的條件,這一生須嚴守──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妄語,不邪淫,不飲酒等五戒。人從生至死,誰能不犯五戒?所以印祖分析:「來生做人,比臨終往生還難。何以故?人一生中所造罪業,不知多少。別的罪有無且勿論,從小吃肉殺生之罪,實在多的了不得。」(〈復智正居士之母書〉)未學佛前,糊里糊塗犯下不計其數的殺盜淫妄,學佛後又因不慎,誤犯五戒,故來世為人的機率渺茫。不能為人,當然就無緣再遇佛法、受戒修持,故難有解脫的希望。

(五)與彌陀大願相隔。釋迦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,著眼在現生了生死,若求來生人天福報,就是違背佛教。如將一顆舉世無價的寶珠,換取一根糖吃,豈不可惜?因為淨土法門殊勝之處,就在「不歷三祇修福慧,但憑六字出乾坤」,以當生成就為宗旨。所以印祖說:「修淨土人,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,及來生出家為僧等。若有絲毫求來生心,便非真信切願,便與彌陀誓願間隔,不能感應道交,蒙佛接引矣。」(〈與徐福賢女士書〉)阿彌陀佛誓願是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不取正覺,唯除五逆誹謗正法。」念佛卻存來生想,豈是對極樂「至心信樂」?

清代沈善登《報恩論》說:「至心信樂,即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喫緊為人語。既合阿彌陀佛之願,即報阿彌陀佛之恩。而釋迦本師惡世說法之恩,六方諸佛勸讚護念之恩,亦無不報矣。」念佛而至心信樂,求當生成就,一舉報了彌陀接引、釋迦說法、諸佛護念的大恩。所以印祖斬釘截鐵的說:「不可發來生及生生世世之願,有此願,便不能決定往生矣。」(〈復東海居士書〉)念佛若存來世想,便與彌陀接引大願格格不入。

元朝天如禪師說:「世人愚昧特甚,教他念佛往生,每自諉凡夫,如何敢望?必待來世再修。不知念佛法門,一念信心,彈指可到,總仗佛力接引,何待來生?先德云:『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』斯言誠宜三復。」不明佛理的凡夫,推託自己是凡夫,何德何能怎有得生淨土的機會?他不明白,往生淨土,靠的是自己的一念信樂心,及彌陀的願力,故今生信願行,今生便得成就,何須等到來生!

有人問:「萬一今生未達西願,深怕來生迷途,或投與佛隔閡之地,豈不枉費今生修持?」雪廬老人答:「奉勸居士,還是死心蹋地,真切信願,勤加持名為妥。不能生西,今生修持,固不唐捐,幾生方能遇緣再修,大成問題。」今生念佛,今生若不能生西,以後那一輩子還能遇上念佛的因緣,再來修行?所以,不必多慮,今生信願持名,必能今生往生。

雪公在佛七講話,提醒大眾,莫謂「今生不修待來生」,「人身難得」假使來生得為人,而「佛法難聞」未必能聞佛法;假使再聞佛法,也未必能聞淨土法門。修淨土法門,最重要就是要當生成就,盡此一報身,只受這一回果報,同生極樂國,不來第二次了。

(圖說:印祖斬釘截鐵說的:不可發來生及生生世世之願,有此願,便不能決定往生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