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豆兒佛」真善知識 ●行健

「募豆四十八石,日夜精勤,以豆為珠,淨念相繼,至終身焉。」
(憨山大師〈南岳山主瑞光祥公銘〉)

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稱淨土法門為難信之法,若得聞此不可思議法門,便是多劫深種善根,何況是能信受奉行!蕅益大師云:「念佛法門,別無奇特,只深信力行為要耳。」明朝時,人稱「豆兒佛」的法祥法師,體現了蕅祖師這番開示。

得聞念佛法門

法祥法師,字瑞光,明朝浙江嵊縣周氏子弟,有出世的志向。跟隨叔父宦遊京師,在北京西城柳巷的寺廟,拜見臨濟宗的德寶禪師,禪師觀察他的根機,以念佛法門開示他,他點頭接受了。

他在京師居住一段時間後,回到南方家鄉,拋棄妻子,出家為僧,到南京棲霞山謁見素菴法師,受具足戒。雖然住在講經說法的地方,但是念佛不間斷。又去參訪遍融和尚,和尚所開示的內容與德寶禪師相同。

勿耽著靜境

之後,他從山西五臺山到河南伏牛山,與柏松和尚機緣相契合,留住石室中,以樹木果實維生三年。有一天,他盤膝打坐,樹林積滿大雪,火已熄滅,衣服也浸溼了。柏松和尚去探視,敲擊引磬使他出定,開示他說:「身心調暢的小小輕安定境,並不是修行的究竟歇止之處。如果耽溺執著這種境界,就會墮在偏向真空的一邊,還是雲遊十方尋師訪友去,遇到『南』就停止。」

法祥法師飄然遠行,走遍湖南、湖北、四川各地,鏟除所有知見,只留存光明的心性。遊訪南嶽衡山時,想起柏松和尚臨別時「逢南即止」的囑咐,有了停留在此的心願。

側刀峰念佛

正好有僧人以側刀峰上的一處靜室相讓,他在此放下身心,專心念佛。法師募得豆子四十八石,念一聲佛放一顆豆子,淨念相繼,直到生命終了,不知念過多少個四十八石豆子。因此,各方都稱他為「豆兒佛」。

法師住在山上,杜絕外緣,聲名日見顯露,十方僧人爭相歸從,側刀峰成為眾僧聚居的叢林。

(圖說:法祥法師,募得豆子四十八石,念一聲佛放一顆豆子,淨念相繼,人稱他是「豆兒佛」。)

法師平時告誡弟子說:「剃髮出家為僧,如果不知了生死大事,只想尋找依靠,業識茫茫,無道可據,這不就是佛所呵斥的嗎?出家人住在空閑處,頂著『阿蘭若』這個假名,如不專心念佛,死期到來將拿甚麼去面對閻王老子呢?」弟子們無不感動哭泣。

法師無心世俗,但很多官府中人,聽到他的修道風範,無不敬仰,欽服歸向,親來請益問道。如以書函或遣使招請,法師就以「不入塵俗」為由,回絕不往。

湖南衡州姓盧的郡丞,有一次祭祀廟宇,處罰遲到的人,繳納白米總共三十多石,全都送給法師,法師說:「老僧怎能因為一缽飯,招聚眾人的怨恨呢?」就予以婉拒。聽聞者,無不讚歎信服。

一味平等慈悲

法師與人交接往來,不論善惡,一律平等慈悲對待。有一次湖北一帶的大盜賈二、唐九等七個人,被官府追捕甚為緊急,投奔法師,發露懺悔,哀求活命。法師憐憫他們的誠心,接納他們,讓他們戴上出家人的頭巾,和僧眾一起工作。

捕快追到寺中,認出他們是盜賊,但是見到法師的慈悲和悅相貌,又聽到念佛聲音,內心受到感動,解下腰兜上的三兩黃金,辦一堂齋供養之後離去。這些大盜也被度化,成為苦行僧。

山居精修淨業

法師在側刀峰住了三十多年,從不外出勸化,不接受信徒供養,也不結交有力人士,不設方丈室,不用侍者,只坐在佛殿左邊的佛龕中念佛。寺裡不設庫房,他的竹箱沒有多餘的東西。圓寂當天,檢點遺物只有一瓶胡椒、幾塊舊布而已。

法師常以糠餅充食,有人把糠餅丟在地上,他撿起來熱熟後吃掉。外出經行念佛,肩上一定扛著鋤頭,看見髒東西就挖土掩埋。有人說:「法師何必如此過度勞累?」他說:「這是一片清淨的土地,恐怕山神見到污穢的東西。」法師將往生時,領眾的首座率領僧眾念佛,法師趺坐告誡僧眾說:「不可虛張作怪,誑騙迷惑世人,只管老實念佛。」說完話,合起手掌安然逝世。往生後停棺七天,容顏仍舊不變,弟子供奉全身,建塔於側刀峰右側。

他是真善知識

法祥法師,初聞淨土法門,就信向佛道,一心念佛,淨念相繼,秉持苦行,淡泊名利。遠離世間,居住山林,雖聲名遠播,但誓死效法淨土宗初祖廬山慧遠大師道風,行跡不涉塵世。以真為生死,專修淨業,老實念佛,慈悲度化有緣眾生,臨終坐化,自在往生。一生行誼足為後世典範。

憨山大師讚歎他說:「法師為道忘身,清操苦節,一念終身,始終不易,可謂以身說法。觀他死生去來,了無罣礙,難道不是以念佛心證入無生忍的念佛人嗎?故我稱他為真善知識。」

(圖說:法祥法師,居南岳側刀峰下,住持祥光寺(現藏經殿),成為眾僧聚居的叢林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