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者安之●貞實

人口的老化、少子化,已成為全世界皆須面對的問題。各國的因應辦法,除了福利政策、養老津貼外,尚需考慮照護人手及家庭結構的改變、經濟負擔等多項因素。

瑞士最早提出「時間銀行」構想,時間就是金錢,個人把金錢存入銀行,累積自己的財富,以後需要資金時再提領出來。時間是否也可以儲存,可以提取?現在自己花費時間提供服務,如照顧老人或殘障人士,或以專業技能服務人家。未來,當自己需要他人花費時間來服務時,便可提取。這就是「時間銀行」。

美國、英國,繼瑞士之後,相繼成立「時間銀行」。二〇一五年九月,臺灣時間銀行協會成立,大力提倡以時間的等價交換,倡導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,可惜知之者甚少,參與人口也不多。時間銀行,屬於志工性質,故又名志工銀行,新北市名為「佈老時間銀行」,推動「高齡照顧存本」,營造友善的高齡社會。

《論語.公冶長篇》中,孔子陳述志向:「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」這是孔子視人如己的境界。老者安之,撫恤老年人,使老年人得其所安。長者隨著年齡增加,身體器官逐年退化,活動能力降低,慢性病發生率及跌倒風險增加,獨立生活的能力受到衝擊。此時生理及安全的需求,不言而喻,這是安其身。如果僅只於此,那與犬馬的服事主人,有何區別?故孔子教人照顧老者應「恭敬」、「色難」,要心存恭敬,得其歡心,才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、尊重需求,這是安其心。

「時間銀行」,不只鼓勵一般志工的參與,更廣納較為弱勢的族群,如老人、少數族群、身障或慢性病患者、低收入族群。只要體力許可,願意付出時間,用來學習幫助別人,力行善道,就能提升自信與能力。想像一下,當你老到無法獨立外出聽經、聽課時,仍有熱心的朋友來到你身邊,講《論語》給你聽,講述佛經內容,不亦樂乎?

從來不缺好政策、好制度,也不缺能人賢吏,缺的是將制度執行到位,那分堅持和勇氣。這分堅持和勇氣,正是學《論語》「立住人格、為求公安」的實踐。從現在開始,認真行善助人,儲存屬於自己的「老年給付」資本吧!

(圖說:現在花時間照顧老人、殘障人士,或以專業技能服務人家;未來,需要他人服務時,可換得同等的服務,稱為「時間銀行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