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在阿耨達池時,與五百位大比丘阿羅漢一起。佛告訴舍利弗過去的一段因緣。
很久以前,毘婆葉如來佛世,在槃頭摩跋城中,當時的國王是槃頭王,他與諸位大臣、平民百姓以及清信士女,供養毘婆葉如來和比丘眾,無所匱乏。
城裡有個婆羅門,名叫因提耆利,通達梵志典籍以及婆羅門戒,教授五百個童子。
有一次,國王設宴,先來禮請佛陀,佛陀默然答允了。國王製作種種香美飲食,鋪設莊嚴美麗的座位。等到所有物品都準備妥當,槃頭王手拿香爐,長跪在座上稟告佛陀:「現在已經是時候了,希望佛陀能夠光臨。」毘婆葉佛穿上正式僧衣,拿著缽,接受國王的邀請。大眾圍遶著佛陀,走到王宮,坐在鋪設好的座位上。槃頭王親手奉上種種菜餚飲食。
那時,有一位比丘,名字叫做彌勒,剛好生病沒有辦法去。佛陀以及大眾,用完餐後各自回去,並為生病的比丘準備食物。
經過了梵志山,因提耆利見食物香美,生起嫉妒心:「這些沙門,實在應該吃馬飼料麥子,哪裡配吃這些好茶好飯的。」又對童子們說:「你們看見那些沒頭髮道人,享用那些美食了嗎?」童子們說:「確實看見了。這些人以及他們的老師,都應該吃馬飼料的啦!」
釋尊對舍利弗說:「你知道那時候的梵志山王婆羅門是誰嗎?就是我啊;那時五百個童子就是今天的五百羅漢;生病的彌勒比丘也就是今天的彌勒菩薩。」
佛對舍利弗說:「我那時起了妒嫉心,心裡想說那些人不應該享受美食,只配吃馬飼料,而你們也這樣附和。因為這樣的因緣,我和你們經歷地獄無數個千年歲月。現在雖然成佛了,因那時候遺留下的殘緣,我和你們還得在毘蘭邑吃馬飼料麥子九十天。
那時我沒有說給佛吃馬飼料,只是說給比丘吃,因為這樣,我現在還能吃到麥仁;而你們卻說要給佛吃馬飼料,所以現在你們只能吃得到帶皮的麥子。」
佛對舍利弗說:「你看,即使是佛陀這樣眾惡已盡、諸善普具,而且普度諸天、龍、神、帝王、臣民、一切眾生,尚且無法免除宿世的罪殃,何況愚冥未得道的人呢?」
佛對舍利弗說:「應當要學著守護身、口、意,切記不要違犯了三業啊!」
聞如是:一時佛在阿耨大泉,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,皆是羅漢,六通神足。
佛告舍利弗:「過去久遠世,時佛名毘婆葉如來、至真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號佛、世尊,在槃頭摩跋城中,與大比丘眾十六萬八千人俱。王名槃頭,與群臣、庶民、清信士女,以四事供養毘婆葉如來及眾,終已無乏。爾時,城中有婆羅門,名因提耆利,博達梵志四圍典籍,亦知尼揵筭術,及婆羅門戒,教五百童子。
「王設會先請佛,佛便默然許之。王還具饌,種種濃美,及設床座,氍氀毾[登*毛]。辦已畢,王執香爐,於座上長跪啟曰:『今時已到,唯願屈尊。』時毘婆葉佛,見時已至,便勅大眾,著衣持鉢,當就王請。大眾圍遶,往詣王宮,就座而坐。王即下食,手自斟酌種種餚饍。
「爾時,有一比丘,名曰彌勒,時病不行。佛及大眾,食已各還,還時,皆為諸病比丘請食。過梵志山,見食香美,便興妬嫉意曰:『此髠頭沙門,正應食馬麥,不應食此甘饌之供。』告諸童子:『汝等見此髠頭道人,食於甘美餚饍不?』諸童子曰:『爾實見。此等師主,亦應食馬麥。』」
佛語舍利弗:「汝知爾時山王婆羅門不?則我身是;爾時五百童子者,今五百羅漢是;爾時病比丘彌勒者,則今彌勒菩薩是。」佛語舍利弗:「我爾時興妬嫉,意言是輩不應食甘饍,正應食馬麥耳,及卿等亦云如是。以是因緣,我及卿等,經歷地獄,無數千歲。今雖成佛,爾時殘緣,我及卿等,於毘蘭邑,故食馬麥九十日。我爾時不言與佛馬麥,但言與比丘,以是故,我今得食[打-丁+鳥]麥仁;以卿等加言,當與佛麥故,今日卿等,食著皮麥耳。」
(中略)
佛語舍利弗:「汝觀如來,眾惡已盡,諸善普具,諸天、龍、神、帝王、臣民、一切眾生,皆欲度之,尚不能得免宿世餘殃,況愚冥、未得道者?」
佛語舍利弗:「當學護三因緣,莫犯身、口、意。舍利弗!當學如是。」
佛說是已,舍利弗及五百羅漢、阿耨大龍王、八部鬼神,聞佛所說,歡喜受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