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修九善(上)
──民國六十六年元旦慎齋堂開示
●雪廬老人述  ●直靜整理


(點選可放大)
【圖說】雪公每年元旦,在臺中慎齋堂,為各方學子開示佛法。

各位同修,今天是陽曆元旦。今年和彌陀聖誕同一時間。只講一天,講這一天也很困難,怎麼很困難呢?在座的諸位聽眾,平素就是在臺中幾個講經道場,長年護法的,聽學人講了二十七、八年,甚麼都聽過了。今天只講這麼一次,也不出之前的範圍,講一次要言簡意賅,能得好處也很不容易的。

今天發這個表,講的都是道場的利益,沒有利益就沒意思。諸位都是老同修,既是修淨土法門,大家得了一心,就算有了把握。不修淨土的,也得斷了幾品惑,不斷惑就永遠是一樣。今天講的修行方法,修行是個人修個人的,修行若不得利益,那是修得不如法,假若如法,沒有不得一心的。

今天講這一段,採取《華嚴疏鈔》所引的一段經文,不是經上的話何以供養諸位呢?佛教徒當然要聞思修,聽了佛法得研究思惟,不思惟有甚麼用處?思惟了,得按法子作去,才能以成功。進修一切法,進是精進,修是按這個法門修。修並不是今天修明天不修,這是一天一天進步,這就叫進修。一切法,不論你是修禪、淨、密、律,皆有這種法門,離開這種法門皆不成就。這個法子是教我們修行的一個軌道,叫進修九善,就是說出九條法子。九條法子,皆是說要精進修持。不得其門,修不如法,若按這九條修就入了法。這九條也有次序,知道次序,就容易得利益。

植眾德本

九條分三段,先說第一類比喻,講比喻容易懂。植眾德本,為的是種善根。植眾德本,凡事都有根本,找到根本再想辦法,根本還找不到,亂修一套,有甚麼用處呢?這是第一步,修根本,修方法的根本,這是一。善根是比喻,學佛成了功是後來,才上來你得下種子,是種善根。種上種子了,長了根了,樹木才能往上長。沒有根,像瓶子裡的花好看,開二三天就完了,沒用處,為甚麼呢?沒根本,所以說第一步修行得先紮根。紮了根,發生力量,這才得到修行。

既是學佛,上來我們先發心。發心雖然是人人都會說,天天都要作功課,念「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」,嘴裡念發菩提心,實實在在菩提心沒發!你修行一萬年也不成功。手拿一顆種子,不下種,種子不開花,沒種下去啊,這是假發心。心一發動,有利益,有了根。有了根,但根太淺,種子睡著了,那也沒用處,發生不了力量。發了心,怎麼有力量?須永遠不能再退轉,照這個樣子,不能再變了心,這是發心。

發心以後,你修那一宗,就照那一宗修。你修淨土宗,去研究密宗、禪宗,禪宗、密宗皆是佛法,並不是不好,但是你修行淨土,你得先在淨土上走啊!修淨土,卻亂七八糟的走別的,那不能成功。《楞嚴經》說:「因地不真,果招紆曲」!因地不真正、不純粹,亂搞一套,將來不會結好果。亂七八糟一套,雜菜湯沒名目,是甚麼味道?嘗起來甚麼都有。

這三條就是說出重要原因來了,請各位看表上前三條,三條寫了六條,六條還是三條。頭一句是經文,第二條是古人的注解。

(點選講表可放大)
一、欲為根本者,起希望故。

看第一段頭一條,先找根本,經上說:「欲為根本」,欲字不好,如五欲六塵,凡夫都有欲心。心裡想這個事情,離了本性,發之於情,七情裡頭都有欲啊!佛菩薩善巧方便,在欲上說,財色名食睡這些壞欲,你把它改成好的就行了。做壞事是欲,做好事也是欲。你先修這個當根本,你要是變了就不行。起希望故,希望才能辦事,沒希望怎麼辦事啊?希望就是五欲,欲就是希望,希望就是欲。希望好的,就埋下淨種子。你選最好的種子,大家都是財色名食睡,我們選的是佛法戒定慧的種子,這是聖種子。

大家的希望有兩種,諸位願意成佛,願意也是欲啊!學佛不願成佛,不願成佛就沒辦法了,學佛學上十萬年也白學。修淨土的,你修淨土願意往生西方嗎?我不願意去,那就不必講了,絕對不成功,「欲為根本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你要當大總統,就不能往生西方,你要往生西方,就不當大總統。往生西方,還沒看見西方在哪裡呢?可是,大總統就在眼前,我暫且不生,我當大總統吧!那就完了。不能挑一百個種子,挑兩個也不行。

二、作意所生者,數數警覺故。

第二,把種子選好,下到土裡了。經文第二句「作意所生」。種子往上生長,種子拿在手上沒用處,你得有動機,有生機就有機會。比如修淨土,心要時時想著阿彌陀佛淨土,這叫作意。意思動了,意思不動,種子沒動啊。阿彌陀佛,各道場都有供奉,哪一個成功了?光有種子在那裡沒用處,沒作意,所以是作意發動了,他就往外現。

怎麼發動?「數數警覺故」,種子在土上長芽,趕緊叫它不斷的往上長。作意才能生,不作意不能生。我們這些年學佛念佛,還沒有作意嗎?我說實話吧,諸位要是這一步做到了的話,現在就變樣了。你看看這一句「數數警覺故」,不論幹甚麼事你不會忘了,大家有這個心嗎?講到動機,孔聖人說:「知機其神乎」,這個機,任何人也看不見啊!你自己的動機你都不曉得啊!你自己動了心了,一動心就明白,這個咱大家知道嗎?動了咱都不曉得啊。你要懂得了,你就是很聖明的人啊!

懂得自己才懂得別人。不論多少人,別人心一動,一看見明白了。不但是學佛,世間自古以來,治理國家的名人,能辦事的人都懂這個機啊!你看外國是甚麼樣子?咱中國的忠臣奸臣是甚麼樣子?他們心一動,我們不明白。有了動機,就往外長芽。大家嘴裡念阿彌陀佛,念的時候這個心還是亂七八糟的,連機都不動,這沒甚麼用處。有了動機,這裡說是作意了。

三、觸所集起者,和心心所對勝境故。

第三「觸所集起」,觸怎麼講呢?觸是接,接起來了,兩個東西才叫接著,一個東西不叫接著。佛經大家聽了二十多年,佛法當然是深,講淺也不懂,常聽講才會懂。比如咱研究唯識,心有八條,心是你自己的心,跟境界接上就是集起。心與事情一接,若干事情就發生起來了。比方這張紙如外頭的境界,這是我們的心,眾生心是心,境界是境界,還是兩個,一點沒變化。你接觸境界,一接著就起變化。怎麼起變化呢?紙在這裡,心也造它,你看這個紙,就不是從前那個樣子了,不定甚麼樣。

我們修淨土,你的心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你一想西方極樂世界,就和西方極樂世界接上,就起變化,這叫感應道交,你才能和阿彌陀佛見面感應啊!感,心在這裡感動!應,是他來接應你。這兩句合起來,就是感應啊!咱沒有感應啊!阿彌陀佛的佛光照到這裡,咱不知道,咱一點沒感應,是咱功夫不行。你看注解合起來,心就是希望發心了,希望外頭的境界「對勝境故」,心對著最勝的境界。修淨土的,極樂世界就是好境界,心一動,別忘了極樂世界,這就感應道交了。

你根沒紮住,修也沒修,種子沒下到地裡,他還長甚麼啊?我學佛,前生當然是學佛的了,沒學佛我這一生也不能以講經。我現在八十八歲的人了,快九十了,前三條我現在做不到,我才算紮住根而已,我給諸位說實話。有人說:「你不錯了!」我是不錯,我想紮住根啊!紮住根就不容易了,紮住根再修,就不至於錯修、走錯路,能感動他來接應。心裡一動,那裡一感,兩邊接著,接著勝境界,這就是紮住根了。

(待續)
(點選可放大)
【圖說】各位要是能作意,數數警覺,現在就變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