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孝經》,出自唐朝散郎侯莫陳邈之妻──鄭氏,因姪女策封為永王妃,怕她未能嫻熟詩書禮儀,故作此書。書中有云:「以德遺後者昌,以財遺後者亡。」以德教子孫家必昌,聚財給後代家多亡,如何以德教子孫?
聶雲臺受到母親曾氏的家風熏染,他認為家要有德,須先有功效:「家裡人人自立向上,能生發,少耗費」,要有人把一家的事,通盤打算,看有何種病弊,如何救治,有何短缺,應如何振興,再一一的下手整頓。
家中功效的高與低,就是實與虛的分別。無德而功效低的家,細察他們衰敗的原因,總是「專務虛榮浮華」,譬如穿戴講究,起居闊綽,用物要合意,吃喝要快口,這些都不是實際受用,只是增加消耗而已,養成驕奢淫逸的習慣。錢廢了,人也廢了。
有德有功效的家,總是務求實事,穿著樸質,做事勤苦,起居簡陋。聶雲臺認識一位上海外國富豪,衣帽都是破的,他的車子就是兩條腿,雖然十分節省,但每年花大筆錢幫助慈善事業,而且辦事很有功效。年屆八十,還是事必躬親,極其健康。有人嫌他吝嗇,但是一見了面,無不五體投地,這就是「務實」有德的結果。
聶雲臺認為家要昌盛,家裡不要有貴重華美的物品,多擺些書籍筆硯,和正經娛樂的物事,各人工作餘暇,共聚一堂,使一家團聚。心思稍作轉移,就「變虛為實」有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