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舉行朝會,朝堂上設有「糾儀御史」,監督衣冠不整、舉止失儀的官員。祭天、祭孔等祭祀典禮,也設有「糾儀官」,對行為不合規矩的參與者糾正禮儀。可見,在嚴肅莊重的場合,舉止失措從來都不是「小節」,而是事關失禮的「大節」。
前清時代,有一年山東曲阜舉行祭孔大典,當天下著毛毛細雨,擔任主祭的巡撫,命人在旁邊撐傘。等到要登上大成殿獻祭時,糾儀官就對撐傘的人喊道:「去蓋」,撐傘者只好把傘放下。巡撫瞪了糾儀官一眼,此時糾儀官又喊道:「失儀」。
祭祀儀式中,失儀是對神祇不敬,而心不在焉的怠慢,也不合孔子「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」的懇切真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