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在人心
●九思


有人問:「音樂是怎麼個情形?」

呂柟先生說:

「音樂在人心,不在樂器的好壞。我曾和張允薦彈古琴曲《梅花三弄》,當時古琴斷了一根弦,只餘六根弦,允薦彈奏聲調卻是和諧好聽。」

問:「為何能夠如此呢?」

允薦說:「不必六根弦,縱使只餘一根絃,我也能彈奏得悅耳好聽。」

由此看來,音樂的好壞在乎此心,而不在樂器。

孔子說:「樂云樂云,鐘鼓云乎哉?」講到音樂,難道只是敲敲鐘打打鼓就是了嗎?尋求真正的音樂,應當從人心內去尋求,不當從樂器上去尋求。

這讓我想起孩童時期,曾經在嬉戲時隨手敲擊瓦礫、吹奏竹管而自然成樂音,從容悠閒而自得其樂,這才是真正的音樂啊!遙想唐堯、虞舜的太平盛世,兒童傳唱歌頌聖君德政的《康衢之歌》,以及老人耕作之餘敲打著土壤的《擊壤之謠》,此種德音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音樂。

確實如此啊!漢文帝時,賈誼請求振興禮樂,文帝因剛即位,來不及實行而謙讓推辭,沒有採納,他可以稱得上是懂得真正音樂的人了。因為真正的音樂必須順應民情而後制定,心平氣和而後調諧,再藉著樂器將樂音演奏出來罷了!若非如此,為何漢武帝盛世時,今日作《天馬芝房之歌》,明日恊《寶鼎赤鴈之律》,人民卻不因此歡樂,天下卻更為耗損了呢?

因此孟子論說音樂,一定要「與民同樂」,才能達到真正的音樂呀!

(見明代呂柟《四書因問》)
【圖說】允薦彈古琴曲《梅花三弄》,當時古琴斷了一根弦,只餘六根弦,彈奏聲調卻是和諧好聽。


聞樂知結果

《唐會要》記載,唐高宗調露元年,皇太子李賢使樂工在東宮新作一首《寶慶曲》,命樂工演奏於太清觀。始平縣令李嗣真聽後,便對道士劉概、輔儼說:「此樂,宮商不和,是君臣相阻的徵兆。角徵失位,是父子不協的徵兆。殺聲既多,哀調又苦。若國家無事,太子將受咎責。」隔年八月,太子得罪天后武氏,高宗愛莫能助,最後竟被廢為庶人。

《開元傳信記》說,唐朝開元末年,涼州進奉新曲,玄宗招待諸王在便殿欣賞。曲終,諸王皆稱賀萬歲,獨有玄宗的大哥寧王李憲默然。

玄宗問:「是何緣故?」李憲說:「臣見此曲宮離而少徵,商亂而加暴。夫宮者君也,商者臣也。宮不勝,則君體卑。商有餘,則臣事僭。臣恐異日臣下有悖亂之事,陛下有流離禍患,莫不兆因於這一首曲子。」

後來安祿山造反,玄宗出奔四川,才知寧王所料不虛。

(摘自《太平御覽.樂部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