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友不如己者●貞實

子曰:「君子不重則不威,學則不固。主忠信,無友不如己者,過則勿憚改。」(《論語.學而篇》)

香港中文大學,在臺舉辦入學講座,直接面試學生。美國肯恩大學溫州校區,祭出可同時獲得兩地學位、參與美國校區活動、直接到美國就讀碩士等利多消息。中國大陸從二〇一〇年開始,接受臺灣高中畢業生,以學測頂標成績,免試申請北大、清大、復旦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。二〇一七年更公佈:均標即可申請大陸一百二十三所大學,勢將衝擊臺灣本地大學之入學人數。

過去高中畢業生的留學國家,以日本、歐美居多,近幾年赴大陸、港、澳留學人數漸增。即使地緣、語言都較歐美便利,面試的準備工作、入學後面對課業的競爭及各種適應,仍是非常大的挑戰。雖然有些大學歷史悠久,國際排名頗有優勢,但仍有很多學校良莠不齊。到海外留學的學子,許多人水土不服,往往「進得去,出不來」,鎩羽而歸,諸多實例不絕於耳。

面對這些挑戰及風險,又非百分百成功,臺灣學子為甚麼仍願意遠赴國外就讀?《孫子兵法》說:「求其上,得其中;求其中,得其下;求其下,必敗。」名校擁有優秀師資,各國排名靠前,有眾多能力優異的學生,且資源豐沛,就業人脈市場廣大。所以臺灣學子也想藉此機會,在學習的深度、廣度、面向都有更多的收穫,同時還能放眼國際,增加競爭優勢,故許多人躍躍欲試。

求學,要志有所得,要有師友,學後必須實行。要跟誰學?要學甚麼?如何實行呢?《論語.學而篇》子曰:「君子不重則不威,學則不固。主忠信,無友不如己者,過則勿憚改。」親近忠信有德,與忠信勝過我者為友,然後藉他山之石攻錯,這才是負笈海外力爭上游該有的初衷。

但是隨著留學生年齡下降,人才流動提早開始,年少若無堅定志向,很容易隨波逐流。所謂「危邦不入,亂邦不居」,在危亂的國度轉一圈,耳濡目染,倒成了為人不莊重,言語浮誇,辦事見利忘義的人。這種習氣一旦養成,就會蔽塞了向上學習之路。因為欠缺忠信的基礎,易受名利遮蔽,又因親近惡知識,文過飾非,使振翅遠翔的初心蒙塵。

無論選擇哪個學校,必須心生恭敬,有忠有信,學習則不限於教科書,須親近「志於道」的師友,藉此省察自己的過失,有過則知羞恥,不怕改過。因為善於學習,不固執也不蔽塞,漸漸通達義理。如此心中有主,篤行不懈,就能外顯莊重而有威儀,內擁學問而通達有禮,成為有為有守的人才。

【圖說】無論選擇哪個學校,須親近有道師友,省察一己過失。因善於學習,不固執、不蔽塞,漸漸通達義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