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一大師南閩行藏(上)
●藏密

【開元寺弘一法師紀念館】
【圖說】開元寺附設慈兒院,每日早晚有念佛二課。弘公喜歡立於一旁,靜聽學生的念佛唱誦。

多年前,在臺靜農教授的文學史課中,要學生各自挑選一位近代文學大家作報告,當時選了「弘一大師」為題,探討大師對當代文風的影響。報告呈上後,臺教授一一作評,提到弘一大師時,教授喜形於色,因為他曾與弘公當面晤談。抗日戰爭前夕,華北局勢動蕩,臺教授南來廈門大學任教,得悉弘公就駐錫與廈大僅一路之隔的南普陀寺,課餘便與三五教授拜訪,請教有關文學、藝術創作心得,尤其對弘公的魏碑翰墨書法,更是傾服。

弘公駐錫南普陀,意在覓一淨地修習道業,若要應付各方文人雅士的來訪,道業如何周全?弘一大師,從四十九歲至六十三歲往生,多在福建的泉州、廈門兩地寺院安單,總想尋個清淨之地安心辦道,無奈聲名遠播,凡到一地,必受禮請講課開示,或是接納慕名而來的有心人,弘公不得已屢屢遷移,難以安居一處。謹將大師在泉州、廈門的足跡履痕,略述一斑。

初到廈門南普陀

民國十七年,弘一大師四十九歲,十一月,與尤雪行、謝國梁二居士動身去暹邏,船經廈門,與廈門士紳陳敬賢結緣,介紹掛單南普陀寺。這是弘公第一次落跡南閩。陳敬賢是廈門集美學村創辦人──陳嘉庚的胞弟,陳氏在南洋經商有成,回鄉創辦廈門大學及集美小學、中學、高中、大學,嘉惠鄉里陳氏子孫及貧寒子弟。

弘一大師在〈南閩十年之夢影〉談起這段因緣:「從上海到暹羅,是要經過廈門的,料不到這就成了我來廈門的因緣。十二月初,到了廈門,承陳敬賢居士的招待,在他們的樓上吃過午飯,後來陳居士就介紹我到南普陀寺來……到了南普陀寺,就在方丈樓上住了幾天。時常來談天的,有性願老法師、芝峰法師等。芝峰法師和我同在溫州,雖不曾見過面,卻是很相契的。現在突然在南普陀寺晤見了,真是說不出的高興。我本來是要到暹羅去的,因著諸位法師的挽留,就留滯在廈門。」

弘公五十歲,與太虛大師同去泉州的南安小雪峰寺。過年後,二人合作《三寶歌》,由太虛大師作詞,弘一大師譜曲。二月底,赴泉州承天寺,幫助性願、廣義等法師創辦「月臺佛學研究社」,在寺裡的月臺別院講學論經。

五十二歲,到浙江慈谿五磊寺,在佛前發願,以三年為期,演講律宗三大著作:《行事鈔資持記》、《四分律行宗記》、《羯磨疏隨緣記》。惟因浙江寒冷的冬季,不適合病體,於是應廣洽法師邀請,再至廈門,先居於妙釋寺,後移居萬壽岩。自此之後,師一直居留於閩南。

結識廣洽法侶

弘一大師第一次到南普陀寺,便得識廣洽法師。過幾年,廣洽法師擔任南普陀寺知客,才有較長的機緣親近大師。此後十年間,他經常隨侍大師,恭敬供養,朝夕請益,對大師的訓誨拳拳服膺。弘公在閩南十餘年,講律著書,弘化一方,得力于廣洽法師的承事協助。如生活瑣事、寄發郵件經書、印刷經書、代購藥品等,一概委託廣洽法師辦理,留下五十二封的來往書信。他曾主動祈請大師為他訂一分修持日課,大師在〈為廣洽法侶定修持日課〉一文中說:

「廣洽法侶,與余數載聚首,相契頗深。送余入山,居三日,將歸禾嶼(廈門),囑訂修持日課,為略書如下:午前,讀《法華經》一卷,閱《華嚴》一卷。午後,溫習戒本羯磨,讀《行願品》一卷。餘時默持佛菩薩聖號。布薩日,讀《梵網戒經》一卷。歲次乙亥弘一演音書。」

日後,廣洽法師在〈紀念大師逝世十五周年感言及後記〉,敘述他隨侍大師的因緣:

「曾在廈門南普陀養正院,每日常課授以其精選之讀書錄,日省錄課文,親自批註,要言不煩,語語殷切。專講《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》,則全部逐篇先為分科分段,句讀圈點,朱墨燦爛。自卷首至完篇,纖毫不苟。講解之外,於緊要處,複加詮釋,其誨人不倦之教育精神,視未出家時尤有過之。嘗謂:『待人當寬而有節,持己應簡默凝重。不能感人,唯責己之誠有未至。為學,第一須在變化氣質,克除結習,進修淨行。』」

泉州開元寺夏安居

五十四歲,泉州開元寺住持轉物和尚,禮請弘公到寺裡結夏安居。開元寺附設慈兒院,每日有一般學校的功課,另添早晚念佛二課。每當學子作課,弘公喜歡立於一旁,靜聽學生的念佛唱誦,大師在〈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〉說:「貴院各種課程,都有可觀,其最使我滿意讚歎的,就是早晚兩堂課誦。……早晚聞諸生念佛念經很如法,音聲亦甚好聽,每站在房門外聽得高興。因各種課程固好,然其他學校也是有的,獨此早晚二堂課誦,是其他學校所無,而貴院所獨有的,此皆是貴院諸職教員善於教導,和你們諸位努力,才有這十分美滿的成績。」

泉州遍立佛寺,素有「泉南佛國」美譽,信佛者極多,弘公久居閩南,他看到一個現象:個人信佛,家人殺生。弘公在開元寺曾以〈放生與殺生之果報〉為題,開示信眾:「余嘗聞人云:泉州近來放生之法會甚多,但殺生之家猶復不少。或有一人茹素,而家中男女等仍買雞鴨魚蝦等之活物任意殺害也。願諸君於此事多多注意。自己既不殺生,亦應勸一切人皆不殺生。況家中男女等,皆自己所親愛之人,豈忍見其故造殺業,行將備受大苦,而不加以勸告阻止耶?諸君勉旃,願悉聽受余之忠言也。」

(弘公讚嘆轉物法師墨寶)
【圖說】泉州開元寺住持轉物和尚,禮請弘公到寺裡結夏安居。
勸辦佛教養正院

五十五歲,弘公再到廈門南普陀寺,囑瑞今法師創辦佛教養正院,作育僧才,並在山後的晉水蘭若結夏安居。南普陀寺緊鄰廈門大學,大師數度來此靜修養病。

養正院曾請弘公講話,弘公懺悔說:出家以來「惡念一天比一天增加,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」。本來像閒雲野鶴,獨往獨來,隨意棲止,近來竟大改常度,「到處演講,常常見客,時時宴會」,簡直變成一個「應酬的和尚」了。弘公說,他接到一位住在泉州永春十五歲孩子──李芳遠的一封信,「勸我以後不可常常宴會,要養靜用功」。弘公決定從今「對人講話的時候,絕不顧惜情面,決定趕快料理沒有了結的事情,將『法師』、『老法師』、『律師』等名目,一概取消。」並勉勵養正院的沙彌,能夠復興佛教,為全國模範的僧學院。

(待續)
(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)
【圖說】一九八五年,南普陀寺為延續弘公的佛教養正院,設閩南佛學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