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之孝者
●雨華


舜常自以為大不孝,所以能孝;瞽瞍常自以為大慈,所以不能慈。
──明代‧王陽明

今日社會,人倫衰微,子傷父或子殺母的事件,層出不窮。如有孝於父母者,自以為提供飲食、衣服、醫藥,就是盡孝;或者比之於兄弟姊妹,未曾棄養就是盡孝;若與父母同住,早晚問安,有一處遮風避雨的地方,就是大孝。如果是這樣,孝也太容易做了。那麼孝順在今日該如何奉行呢?

曾有鄉民父子爭訟,請教明代的王陽明先生裁判,左右侍者本想阻止,陽明先生還是聽了他們爭端的始末。後來,陽明先生加以勸解,話還沒講完,父子倆就抱頭痛哭離去。柴鳴治進屋問:「陽明先生您說了什麼話?讓他們父子既後悔又感動呢?」先生說:「我只是說舜是世間大不孝的兒子,瞽瞍是世間最慈愛的父親而已。」

柴鳴治非常驚訝,進一步請問。先生說:「舜常常自以為大不孝,所以能盡孝;瞽瞍常常以為自己最慈愛,所以不能盡到慈愛之心。瞽瞍只記得舜是我自幼照顧長大的孩子,現在為什麼做事都不曾讓我高興?卻不知自己被後妻影響,而失去慈愛的心已久。倘若以為自己是慈愛的父親,就愈發不能慈愛了。

相反的,舜只想父親在我小時候,如何愛護我,今日為什麼不疼愛了,是不是自己哪裡未盡到孝道?或做錯了什麼事?日夜想著如何來盡一分孝心,讓父親順心,所以愈能盡孝。」

試問:

父母養育我們,襁褓中三年,寸步不離,悉心呵護,你可記得?

牙牙學語,父母一字一句的教導,可有想起?

求學期間,接送的辛勞,早起的準備早餐,以致睡眠不足,你忘記了嗎?

雖然已長大成人,他們也無時無刻不牽腸掛肚,找到好工作了嗎?成家了嗎?身體健康否?你感受到了嗎?

如果細數他們的恩德,如星辰之多不能窮盡。而子女之回報不及千萬分之一,怎可大言不慚,以為自己是大孝之人,為父母做得夠多了。想想舜的心思「自覺以為大不孝,故能常盡孝」,就會時刻反省自己,真的盡到孝心了嗎?

【圖說】父子爭訟,請教陽明先生裁判,陽明先生話還沒講完,父子倆就抱頭痛哭離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