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明老人
●行健


媳曰:翁姑老矣,若一月一周,則必歷三月而方得侍奉顏色也,太疏。

孔子說:「弟子入則孝」,居家首先必須盡孝。家中父母地位最高,孝道最為重要。對待父母,首先必須能養,不僅是養身,還要養心,讓父母終日高興,孝以順為貴。清末徐珂的《青稗類鈔》,記載了一則孝子孝媳養親怡親的故事,堪為孝養父母的楷模。

清康熙年間,江蘇崇明縣有一位九十九歲的吳姓老人,夫人也有九十七歲。老人有四個兒子,因為家境貧窮,不得不賣兒子維持生活所需,四個兒子都在富有人家做奴僕。四個兒子長大成人,都能自立後,各個贖身娶妻,共住共同奉養父母親。

吳姓老人在崇明縣的西邊定居,買了五間並列的房子,大兒子開棉花布匹店,二兒子經營布莊,三兒子經營醃臘店,么兒子開南北雜貨店。四家店鋪並列,中間的房子為出入的地方。四個兒子奉養父母,謹慎細微十分盡孝道,開始時約定父母親每月到一家用餐,輪流一遍後再依次循環。

媳婦說:「父母親都老了,一個月輪一次,須經過三個月才能侍奉父母,間隔太遠了。」因而改為每天輪一次,周而復始。

媳婦又說:「父母親老了,如果一天輪一次,就必須經過三天才能侍奉父母,也嫌間隔疏遠。」於是將頻率改為一餐,早餐由大兒子侍奉,午餐則二兒子,晚餐三兒子,那麼隔天早餐四兒子,以四餐為一個周期。

每逢五日、十日,四房就在中堂共同準備餐食,老人家坐在上位,東邊坐著四個兒子及孫子們,西邊坐著四個媳婦及孫媳婦們,依照輩分次序坐定,依序向老人舉杯敬酒,習以為常。

老人飲食的地方,後面放置一個櫥櫃,每家都在櫥櫃中放一串錢,每串五十文。老人用完餐,順手在櫥櫃中取錢一串,往市集中遊玩,買果餅吃。廚中錢有短少,兒子就暗中補齊,不讓老人知道。

有時候老人和知交好友玩博弈、樗蒲等遊戲,兒子知道他去的地方後,就祕密地拿二、三百文錢,交給他去遊玩的人家,囑咐他們假裝輸錢給老人。老人賭贏了,總是歡喜踴躣帶著錢回家,老人對此事不知情,也覺得稀鬆平常,如此歷經數十年都沒有改變。

老人長子年齡七十七歲,其他的兒子也都頭髮灰白,孫子和曾孫約有二十多人。崇明縣總兵劉兆在老人的大門上題了一幅對聯:「百齡夫婦齊眉,五世兒孫繞膝。」以為表揚。

孔子說:「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;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。」為人子必須清楚父母的年紀,喜的是父母健在,子女可以承歡奉養。懼的是父母的年事愈高,在世之日愈少,盡孝的時日不多,要趁父母健在時,趕緊盡孝,及時報恩。

百行孝為先,崇明老人的孝子與孝媳,竭盡心力事奉父母,曉得及時行孝,四兄弟夫婦間能和睦相處,使老人家安心頤養天年,更是難能可貴,足資後人借鏡。

【圖說】老人和好友博弈,兒子祕密拿二、三百文錢,交給去遊玩的人家,請他們假裝輸錢給老人。



原文:《清稗類鈔‧崇明老人有孝子孝媳》

康熙癸亥,崇明有吳姓老人者,年九十九,其婦亦九十七歲矣。老人生四子,壯年家貧,鬻子以自給,四子盡為富家奴。及四子長,咸自立,各贖身娶婦,遂同居而共養父母焉。 吳卜居縣治西,列肆五間,伯花米店,仲布莊,叔醃臘店,季南北雜貨店,四店並列,中一間為出入之所。四子奉養父母,曲盡孝道,始擬膳每月至一家,周而復始。其媳曰:「翁姑老矣,若一月一周,則必歷三月而方得侍奉顏色也,太疏。」復擬每日一周,周而復始。媳又曰:「翁姑老矣,若一日一周,則歷三日而方得侍奉顏色也,亦疏。」乃以一餐為率,如早餐伯,則午餐仲,晚餐叔,則明日早餐季,四餐一周。若逢五及十,則四子共設於中堂,老人坐其上,東則四子及諸孫輩,西則四媳及諸孫媳輩,分昭穆坐定,以次稱觴獻壽,率以為常。老人飲食之所,後置一廚,廚中,家各置錢一串。每串五十文,老人每食畢,反手於廚,隨意取錢一串,即往市中嬉,買果餅啖之。廚中錢缺,則其子潛補之,不令老人知也。老人間與知交游,或博弈,或樗蒲,四子知其所往,輒遣人密持錢二三百文,安置所游家,且囑其佯輸錢於老人。老人勝,輒踴躣持錢歸,老人亦不知也,亦率以為常,蓋數十年無異也。 老人長子年七十七歲,餘子皆頒白,孫與曾孫可二十餘人。崇明總兵劉兆以聯表其門曰:「百齡夫婦齊眉,五世兒孫繞膝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