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筆所至,靈動無斧斫痕──
〈辱書帖〉
●封底裏設計/願捨


宋.蔣之奇書。紙本,行書,尺牘一則。縱二四.六厘米,橫三八.九厘米。凡九行,每行字數不一,共八十三字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。

這件〈辱書帖〉,是典型的宋代文人書風,其根源出自二王,法度又旁及蘇軾、黃庭堅門牆。豐潤飽健有如東坡,錯落疏朗有如魯直。書寫非常自由隨意,動感強烈,給人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。

在對字體之間的書法關係處理上,蔣之奇的應對方式也頗具匠心。首先,短短不足十行的行書,行間距離疏密有序,每行字數不等,有抑揚頓挫的音律美感。特別是第五行,字間有留一到兩字的空格,顯得格外地靈動和自由。字與字之間的映帶非常清楚,但並沒有拖沓之感。單個字體的書寫非常完整,也沒有出現試圖通過變化字的大小來豐富字與字之間關係的方法。蔣之奇還是中規中矩地進行書法創作,不出新奇,卻顯得穩重得體。

北宋中晚期的書家多學蘇、黃。二人崇尚自由的筆劃書寫,筆勢多變,可傾斜,可長撇大捺,不拘一格,成為時代書風的代表。蔣之奇的書法有蘇、黃的精氣,卻更加秀美,個性十足,令人稱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