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句佛號決不更易──
訪視蓮友略記
●養心


臺中蓮社志工隊,設有多項功能組,其中「關懷組」,是為念佛班年滿八十歲的班員所設立。

關懷蓮友,可與念佛相應,增長往生資糧,自利利他。一〇七年關懷過程中,有許多令人隨喜讚歎,或遺憾警省之處,略述如下:

因緣具足,志求往生

一、關懷的蓮友中,最年長的岑師姑一〇二歲,身體健朗,頭腦清楚,身心自在。談話過程中,師姑說:「念佛最要緊,念佛最要緊!阿彌陀佛不能忘記!不能殺生… …」家人說,師姑戒律守得很好,每天面向佛菩薩念佛,佛珠不離手,行住坐臥都不忘念佛。兒媳很有信心,說師姑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【圖說】岑師姑每天面向佛菩薩念佛,佛珠不離手,行住坐臥都不忘念佛。

二、九十四歲的盧師姑,早年是慈光圖書館的當家師姑。子孫賢孝,早晚定課念佛及誦經,長年參與蓮社念佛班,對於病痛看得很開,說病痛交給佛菩薩。師姑一家為佛化家庭,和雪公有五代因緣,孫子的名字也是雪公取的。師姑聽經四、五十年,早期雪公為了要廣度眾生,只要來聽經,每個人都有紅包,她都收藏得好好的。師姑又說:「跟著老恩師是對的,是最好的!老恩師最注重念佛,教誡大家『除了念佛還是念佛』。」如此殊勝因緣,令我們羨慕不已。

三、臺中一中退休的曾師伯,高齡九十五歲,每天四點做早課,遵照雪公開示:「朝暮二課若忙到萬分,晝可不食,夜可不眠,功課不可不做,若做即要萬緣放下,一心繫念。」訪談中,我們一起念佛,師伯字字句句清清楚楚。如此高齡的師伯,每天如實作早、晚課,也知共修的重要,值蓮社佛七等法會,都在子女陪伴下參加,道心堅定。如此精進念佛,親近道場,時時提策往生的信願及行持,令後生晚輩讚歎景仰!

四、九十歲的陳師姑,福報很大,身體康健,精進念佛,親眷圓滿,有二十幾個內外孫。師姑回憶,同修九十四年往生,在家人及蓮友護持下,助念十一小時,面容安詳;又分享師伯常以身教培育兒女,曾說:「人一生的路程,猶如兩瓶水,一瓶是苦的,一瓶是甜的。先喝苦的,以後就喝甜的,一切決定在你自己,不必有任何怨言。」師姑平時經常布施,每年初一,全家都一起參加蓮社團拜,兒孫孝敬的紅包,師姑很有智慧,都以歡喜心護持道場。平時除了看電視聞法外,皆恭敬虔誠持珠念佛,求開智慧、消業障。師姑口念佛、心想佛,並已交代兒女,往生時依照師伯之前那樣念佛助念,不放冰庫。師姑的智慧與發心,令我們十分隨喜讚歎!

五、有獨居的師姑,信願堅定,準備好往生,說有佛祖保佑,心有所依靠,感到安定不害怕。八十六歲的留師姑,不想打擾兒女而獨居,信願非常堅定,往生事宜都已交代兒女,作好安排。牆上貼有蓮社助念電話及月曆,提醒佛七、祭祖等法會的時間,每次都參加。除了在家做功課念佛外,有時會到住家附近的道場念佛。師姑最希望坐著自在往生,聽著師姑平實的敘述,可知是老實的念佛人,佛菩薩當會加被,隨願往生。

六、另有師姑年老多病,行動不便,幸孩子有學佛,在身旁陪伴照顧,提起念佛正念,增長往生信願,令道心不退轉。九十四歲林師姑,於五月前往探訪,半年後往生。師姑生病住院時,具有正知見學佛的長女,一直擔憂不同宗教的次妹會干擾,且不想讓師姑作無謂的治療,於是在家悉心照顧師姑,陪伴念佛,每月帶師姑去受八關齋戒,加強信願。師姑受戒清淨,女兒不時地陪同念佛,往生時,家人相伴在側,蓮友助念,善因緣具足,想必師姑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師姑慈祥、和藹的笑臉,令人難忘。

以上,令志工深深自省,往生事大,當專勤念佛,家事及後事都必須交代清楚,讓子女有所依憑,並增長學佛因緣。

晚年功虧,所願枉然
【圖說】病苦時業障纏身,該仰賴藥物偏方,抑或靠倒阿伽陀藥這一句彌陀名號?

以下則令志工唏噓感嘆,也為之警惕:

一、有蓮友遇病心急,持誦多部經典,求消災去病,或多方尋醫治病。此時佛號不見了,心但緣病苦,失去正知見,甚是可惜。志工慰導勸勉,分享蓮池大師的開示:「若人無病,趁身康健,正好念佛。若人有病,切近無常,正好念佛。」一句佛號是阿伽陀藥,又佛聲所到之處,即佛光所照之處。請師姑把握來蓮社的目標,一句佛號念到底,一定滿所願。

二、有幾位病苦年邁的蓮友,中風、失智……,無法作主,子孫並未學佛,無法護持。此時沒有心力,只能無奈地躺在床上,無助地等待漫長的時間一天天消逝。見此情狀,令人不捨、心痛。

三、另一位師姑,平時心思常掛念孩子何時回來看她,又因為房子被徵收,擔憂購屋等事。志工請師姑將心念轉為念佛,祈求佛菩薩保佑,並牢記學佛最終目的。

這也讓志工省思,念佛人到最後不能往生──一是放不下,攀緣親情及家中事務等。二是沒有傳承子女、交代清楚,兒孫不能如法地助一臂之力。如此一生所願枉然,真是危險極了,不可不慎。

隨喜蓮友,自我警惕

這一年關懷的蓮友,很多都還能盡量參加班會、佛七、祭祖等活動,心念不離蓮社這個道場,心念依靠著雪公的教誡,心心念念加強信願、口念彌陀心不亂,求生當生成就的故鄉西方極樂世界。部分蓮友因緣較不具足,但因有種下淨土法門念佛的因緣,一經提點,大多能很快地想起當初學佛的宗旨。長者的風範、一言一行,從他們的身上,感受到如是因如是果,真令後生晚輩景仰,期望晚年也能有此善緣功德,唯有現在及時把握,一點一滴累積往生資糧。

人到老時,很少不有病苦的,自己會是如何,無法了知。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開示:「有些人念佛不專一:彼今之念佛者,名為專修,實則不然。他們為了增壽命,便誦《藥師經》;為了解罪愆,就拜《梁皇懺》;為了救濟危難,則持消災咒;為了求智慧,便念〈觀音文〉,而把向所念佛,束之高閣。這實際上是對念佛『二三其心,莫肯信服』,這樣的人要往生淨土就難了。」

《竹窗隨筆‧念佛專一》,蓮池大師說了兩則公案:

「予昔在煉磨場中,時方丈謂眾云:中元日當作盂蘭分齋。予以為設供也。俄而無設,唯念佛三日而已。」

我以前在煉磨場參學,有一天聽方丈對大眾說:「中元節當作盂蘭盆齋。」我以為是要設齋供眾。但到了那天,並沒有設供,只是領眾念佛三天而已。

「又聞昔有院主為官司所勾攝,堂中第一座,集眾救護,眾以為持誦也,亦高聲念佛而已。」

後來又聽說,從前有位當家師,遭到官府拘捕,寺中首座集眾舉行法會,以祈救護。大眾以為是要誦經持咒,結果也是教人高聲念佛而已。

蓮池大師說:「阿伽陀藥,萬病總持。」一句佛號是一帖萬病總持的阿伽陀藥。一句佛號是不死藥,能普去眾疾,為何我們還是不肯死心踏實地持行?大師又說:「持名念佛之功,最為往生淨土之要。」一句佛號是徑中徑又徑。信,對修淨土法門之人,實在重要。

印光大師也告誡念佛人:「世之念佛人多,往生人少者,一以不依佛教,口說往生,心戀塵境。一以不教眷屬念佛,並不預說助念之利益,及瞎張羅,預先抹澡,換衣、問事、哭泣等禍害。及至臨終,眷屬不唯不助念,反為破壞正念。功敗垂成,事依俗見,令亡人沉生死苦海,可不哀哉!」

雪公創立蓮社,弘揚淨土法門,就是希望人人脫離六道輪迴之苦,一生成就往生極樂。無常終有來臨的一天。此生得遇人身,得遇佛法,得遇善知識,老老實實地信願行,傳承子女,好好學會放下,一句佛號決不更易,才能從容自在、無障礙地隨願往生極樂國。

【圖說】要想臨終具備善緣,無有障礙,唯有現在及時把握,一句佛號決不更易,一點一滴累積往生資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