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世間、出世間的真理──「苦集滅道」四諦,先說世間苦果,眾生飽嘗了生老病死種種苦痛,就盼著如何離苦解脫。於是佛應機說出世間苦因,令眾生知曉一切苦,都是自作招集來的。離了苦能得什麼樂?佛說「滅諦」令眾生起欣慕之心。最後佛再開示「道諦」,指出種種出苦的要道。
勸人念佛,人問:「念佛有什麼利益?」知有益處,乃肯天天孜孜矻矻的淨念相繼。謹從雪廬老人《佛學問答.淨土類》,歸納「念佛有得」的利益果報,期盼讀者因此好樂於信願念佛。
有人問:信願行三資糧具足,臨命終時一剎那間,如若水火災厄或被車軋死,這樣的慘死,能往生否?雪公云:「念到熟時,自然脫口而出。嘗見世人遇有痛苦,輒能呼天呼娘,而況習熟之佛號?縱口不能念,而心中分明,是更較口誦有力也。」佛號念得熟,猝遇境界,佛號脫口而出,縱使口來不及念,而心中分明有佛號,更有力量。
佛號如何稱為熟?雪公云:「熟練了,行住坐臥,喜怒哀樂,都是他開頭。」心口熟練,動念就是佛號,這也有把握。有蓮友因病住院,終日不讀書而全心念佛,動亦彌陀,靜亦彌陀,時刻不忘,如此未及一月,心中大覺輕鬆,現在每次念佛,總覺得不想住口,好像愈念愈有意味似的。如此熟念佛號,雪公以「法喜充滿」稱許他,這是修淨業的「增上力」,往後的信願行,愈加有實行力。
平素按時念佛,無有間斷,盼望命終得以安詳往生。如果有一天在半路上,遇到災難,如被汽車撞死,這樣能往生嗎?雪公以「念佛有得之人、似無此等奇禍」慰勉,果真日日按時念佛,當能避開這等奇禍。
有人擔心這種「定業」難移,命終將被惡因緣障礙。雪公云:「若能行住坐臥,一句洪名,念念無間,尚有何定業而不能轉?」自身的修行力,又有彌陀大願的他力,及六方佛的護念,有何定業不能移?雪公要他擔心的是「信願行皆不充分耳」。
有人念佛之餘,兼持誦《心經》、《大悲咒》、觀音聖號。如此用功,他怕臨終時「不可能同時念佛」,命終一旦遇到意外,該當如何?雪公勸他「修何法門,貴在專一,古德早有明訓,理應遵依。」至於誦經持咒,可作「課外助緣」,不可占時太久,妨礙正課。至於命終遭意外一事,雪公勉以「修淨業得力之人,不遭橫禍」。
念佛,如果著魔怎麼辦?雪公點出「魔由自心生,此定是念不如法,或是心不能淨所致。」修行不如法,或以不淨的染心念佛,心或許會生些魔障。如果「見怪不怪,不去理他,提起正念,一直不退,魔自消滅,不能為害。此後功夫,因是反更進一層,所謂不受魔難,不成佛也。」發現有順逆等令人不安的奇異境界,仍深信佛力,提起佛號,一直念下去,魔障自然消滅,如經所云「慧日破諸闇」。
臨命終時,如有魔化身為阿彌陀佛,來誘引往生的人,怎麼辨別?雪公云:「不必慮,果平素心緣彌陀,臨終正念仍是彌陀,決無魔境,所謂如是因如是果。」臨終若有人在旁助念,不致於讓人剎那逗留於娑婆,不生極樂。再說念佛能伏惑者,「八識臨去,彌陀來迎,亦無魔事。」平素念佛,一心求生淨土,命終彌陀與諸聖眾前來接引,因果相符,如蕅益大師在《彌陀要解》所云:「念佛見佛,已是相應,況臨終非致魔時。」
雪公提醒念佛者,應注意的是,若「常時雜修不專,心多攀緣,臨終失去正念,那就無把握了」。
平時念佛,須「一心稱念」方能感應道交。臨終神識無主,雖能念佛,若不能做到專一時,是不是有礙往生?雪公云:「果能平素念佛得力,臨終自可作主。倘不能專一,只要不失正念,無礙往生。」
臨終,身為病苦所逼,不能出聲正念佛號,這時心念不足,只能「憶佛想佛」,能往生嗎?雪公云:「臨命終時,若能憶佛想佛,便是心不顛倒,定感佛現。」憶佛念佛,就是心中有佛,便是正念分明,也決定往生。
「生無憂慮,死無罣礙」是世間第一等境界,如何達到?雪公云:「一切放得下,才能平時心安,死時逍遙,自然前途有個果位。」念佛能念到一心,臨終自然不顛倒,平時心安,命終定生淨土,何其逍遙!若欣羨「平時心安,死時逍遙」的境界,雪公開示「若肯念佛,此功比他功,等加一倍,而一入手,事業已成就一半矣。」正如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所云:「功高易進,念佛為先。」
信願念佛人,命終前有佛菩薩指示,預先知道往生之時,何以有此功夫?雪公示:「有佛菩薩現相指示者,亦有淨功感通而知者。」有些是佛菩薩的示現指示,有的是自己淨業用功感通的。所謂淨業感通,雪公云:「功夫成熟,惑斷心開,自然發通,自己一段之始終,可以預知。」
念佛有得,感得預知時至,也感得佛來接引,雪公云:「感佛來接,純在乎心,如池水澄清,天月自現。」平素用功念佛,心淨之又淨,水面一片平靜,月自影現。佛號如念到一心,「一心者,定也。必定始靜,必靜始明,必明始能心佛感應。」
修行淨土法門,須正助工夫,「正行是洪名善根正因,助行是眾善福德助緣」,如此信願行者,往生情形如何?雪公說:
念佛能斷惑者,「有理一心不亂往生,有事一心不亂往生」。念到伏惑者,「有臨終十念往生,有三要(信願行)不忘,而未得一心往生」。
至於「有具三要或不生者,有得一心不亂而不生者」,前者雖粗具信願行,奈何「若亡若續,有心無力,或不生」。後者,佛號雖念得一心不亂,仍無緣往生淨土,因「無願也」。千千萬萬人念佛,結果千差萬別,各有其故,生死大事,豈容儱侗徼倖!
平素果真信願念佛,如梅花尼師的「芒鞋踏破嶺頭雲」,切實用功,那一天道業成熟了,才驚覺「春在枝頭已十分」,就能深切感受雪公詩偈所云:「萬劫難逢無上寶,眼前滅罪除煩惱,他年功滿到蓮池,與佛長生同不老。」現世滅罪除煩惱,他日淨業成熟,往生淨土蓮池,與佛一樣光壽無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