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圖澄,從印度來到洛陽,自稱一百多歲,常以吐納養生,能夠多日不吃東西,擅長誦咒驅使鬼神。肚子旁邊有洞孔,用綿絮塞住,夜晚讀書時,就拔出綿絮,洞孔放出光芒,照得滿室明亮。
每逢齋戒的日子,佛圖澄就到溪邊,從腹部洞孔中取出腸胃,用清水洗淨,然後再放回肚子內。又能聆聽佛塔的鈴鐸聲,據以斷定吉凶,無不奇妙靈驗。
佛圖澄想在洛陽興建寺廟,正逢劉曜(五胡十六國時期前趙皇帝,匈奴人)進攻洛陽,京城動亂,於是隱身在民間,靜觀時局的變化。當時,石勒(後趙皇帝,羯人)駐軍在葛陂(今河南 新蔡),多行殘殺。佛圖澄手持錫杖謁見石勒,石勒命令用道術測試佛圖澄。佛圖澄取滿缽的水,念咒加持,片刻之間,從缽中生出青色蓮花,光色耀眼。石勒由此恭敬佛圖澄如神,延請他進入軍中。
劉曜進攻洛陽,向石勒求戰,以決勝負。石勒的左右大臣都認為不可出戰。石勒訪求佛圖澄。佛圖澄說:「佛塔上的鈴音說道:『秀支替戾岡僕谷劬禿當』,這是羯族的語言,意思是說,軍隊出擊,捉得劉曜。」
佛圖澄又叫童子潔淨身心,齋戒三天,佛圖澄用麻油調合胭脂,塗抹在手掌上,明淨光耀,給童子看。童子驚奇地說:「我看到很多軍馬,其中一人膚色白皙,手肘被紅色絲繩綁縛。」佛圖澄說:「這個人就是劉曜。」石勒因此出戰,果然活捉劉曜。
石勒平定劉曜之後,自稱趙天王,對佛圖澄更加崇敬。凡事都先諮詢佛圖澄之後,才付諸實行。石勒死後,他的弟弟石虎繼位,遷都鄴城(今河南 臨漳),比石勒更加傾心奉事佛圖澄。
石虎下令,佛圖澄可以穿著綾羅錦緞,乘坐皇帝才能用的馬車。覲見皇帝時,常侍(皇帝的侍從官)與御史大臣都要幫忙抬佛圖澄乘坐的轎子,太子和公卿們都要在轎旁扶著向前走。當司儀高呼「大和尚」時,坐著的人都要起立。又敕令司空李農每天早晚都要親自去問候他。支道林(支遁,晉時高僧)聽到這件事後說:「澄公把石虎當做海鷗。」(註)
後來,晉朝出兵淮水、泗水一帶,石虎發怒說:「我崇奉佛教,供養僧人,卻還遭受外寇入侵,佛法不靈。」佛圖澄勸諫說:「大王前世是商人,路經罽賓寺,設立供僧大會,會中有六位羅漢,我也參加了這次大會。當時有一位得道的人說:『這位施主死後將投胎為雞,後來會在晉地稱帝。』現在,大王您已經做了皇帝,難道不是奉佛供僧的果報嗎?疆場上的侵犯廝殺,是國家間常有的事情,怎麼可以怨恨毀謗三寶,興起這種惡念呢?」石虎聽後,悔悟謝罪。
有一次,石虎問佛圖澄說:「佛法講不殺生,我治理天下,掌握生殺大權,恐怕會違背佛法不可殺生的戒律。」佛圖澄答說:「帝王崇奉佛法,應當要奉行恭敬、節儉、慈悲、忍辱,公開提倡贊助佛教,不做兇暴殘忍的事情,不殘害無辜的人。如果有百姓作惡,經過教化之後仍不改正,怎麼可以不處罰呢?但是,不可任意殺戮,施用刑罰也不可不慎重。」
當時有位尚書張離,家中富有,但所做所為違背佛法。佛圖澄告誡他說:「事奉佛教,重在清淨無欲。您雖然崇尚裝飾寺塔,卻貪財無厭,不能獲得佛法的利益。」
佛圖澄在示寂之前,向石虎辭別。石虎大驚說:「大和尚急於離我而去,難道國家將會發生災難嗎?」佛圖澄說:「人的壽命長短,各有定分不能增減。道業著重實踐周全,德行以精進不懈怠為貴。如果德行沒有污點,雖死如同活著一樣。欠缺德行,就算活一千歲,也沒有什麼益處。眼前遺憾的是,國主心存佛理,興建寺廟,化度僧眾,本應蒙受福祉;卻因施政猛烈,賞罰浮濫,違背儒家和佛家的教法,以致國運不能延長。」石虎聽後,悲痛哭泣,佛圖澄安然坐化,世壽一百一十七歲。
佛圖澄示寂後,有僧人從雍州(今湖北襄陽)來,自稱看見佛圖澄進入關中(今陜西),有人報告石虎。石虎下令掘開墓穴,發現墓中只有一塊石頭,沒有屍體。石虎深感憂懼,歎息說道:「石,就是我的姓氏,大和尚把我埋了之後離去,我還能在世上活多久呢?」隔年,石虎去世,不久,石氏王朝也就滅亡了。
佛圖澄度化的弟子有成千上萬人,沒有人敢向著他駐錫處所的方向流涕吐痰。國人常互相告誡說:「千萬不要起惡心,大和尚馬上會知道。」他的道德教化就是這樣感動人心。佛教從印度東傳進入中國,到了佛圖澄,才開始興盛。
據《高僧傳》記載,佛圖澄少年出家,專心修學,能背誦佛經數百萬言,而且通達經文義理,旁通世間經典。出家學道一百零九年,從不沾酒,過午不食,從不犯戒,無欲無求。追隨他學習的信徒,經常有數百人,前後的門徒,差不多有一萬人,著名的弟子有道安、僧朗、竺法雅等。他所到過的州郡,一共興建了佛寺八百九十三座,弘法盛況,沒有人可以和他相比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