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座散記
●若谷


寒暑兩期的臺中蓮社明倫講座,每每讓人得到不同的收穫,總想年復一年的參加。這次隨手記下偶得的省思,一則發露懺悔,一則拋磚引玉,期待能有更多人分享講座心得!

課堂中

在講堂上課,一不專心便會看見種種眾生相。或是遲到的、傳紙條的、埋首看書的、坐姿不端正的、趴在桌上睡覺的,還有拿念珠念佛的、邊按摩邊閱經的……,稍一分心,煩惱便起。忽然一念警覺,講堂滿滿的人,八成學員端心正意、專注凝神、勤作筆記、法喜受用,都沒有發現、隨喜,竟只看見特定的幾位!溈山 靈祐禪師說:「舉措看他上流,莫擅隨於庸鄙。」所見不如法,自心起了分別、瞋惱、我慢,不也是大不如法!以為別人不恭敬,護法神看了不知作何反應,而護法神看自己呢?

聽過了

參加多次講座,有時就會自以為是,覺得這個故事聽過了、這些名相我懂得、這段是講給初學聽的……,好像上了整堂課,確實好好聽的卻不知道有幾成,未曾省察這「再聽一次」自己有沒有不同了?例如一則公案:「韋將軍問,何謂日用而渾然不知?道玄沙和尚拿水果請他吃,說,你現在正在吃果子即是。」不知什麼?筆記上記著上次老師說的真如本性,理所當然就是那樣啊~研討時,林老師複講,加了探討:「因為不知,所以受用小。」這故事瞬間變得跟記憶中不一樣了。

三能變

從八識「三能變」可知,眾生見聞覺知是一重又一重變現而成的假相。初聞此理,感覺既容易又困難,有一種「原來如此!萬事萬物也不過是假相!」的瀟灑,卻又在遇境逢緣被耍得團團轉。例如做了噩夢,覺察那不過是虛妄的假象,然後呢?得意地覺得脫離了,隨即又陷入另一個噩夢。這只是唯識的「簡境」,還有「持心」啊!不只有「變」,還有「能」。若不在「能」上下功夫,知道又有什麼用呢?

【圖說】以為覺察了虛妄的假象,隨即又陷入另一場夢,若不在「能」上下功夫,光知道「變」又有什麼用呢?
尊重世法

佛法精深廣博,學了佛有時就會覺得佛法高高在上,而鄙視看低世間的學說。《唯識簡介》「性法如是」,雪公老師引用《易經》、《列子》來解說。雖然講座老師說,如此可見英雄所見略同,但總覺得,那不是佛法,而且既陌生又很難,不如直接研學唯識。研討時,林學長卻分享,經此比較會通,更覺聖哲的高明,雖為世說,亦當尊重。

君子小人

「四十八大願」課程,吳老師談到君子小人之別,就在於義與利。君子六分為公,四分為私;賢人七分為公,聖人則至十分。回顧自己參加講座十幾次,無論學習或執事,哪一次公心大於私心呢?為己而學而行,執事優先考慮自己、挑時間、挑工作、喜歡獨來獨往……。反觀學術股股長伉儷,以及各股那幾位眾所知識的「常住」,全心投入,為人所不欲為,填補所有被挑剩的大片空檔、大量工作,鼎力撐起幕後重擔,更熱情地招呼來來去去的學長。令人深感慚愧、讚佩隨喜!

誰看誰

十幾年前,講座辦公室服務學長很多,法的風氣很盛。隨時都可看到學長記數念佛,常有數人圍聚討論教理;又有好幾位老學長坐鎮,道貌凜然,所問皆知,甚是安定人心。如今服務學長越來越少,工作吃重忙碌,似乎很難有閒暇及心力進一步共營道氣。少了走在前面拉拔提攜的前輩,逐漸的,便不會特別想待在辦公室裡。那些讓人仰視心安的老學長到哪裡去了呢?一回首,環顧辦公室裡那些陌生而青春的臉龐,才驚覺,時間已將自己往前推,成為別人眼中的老學長,而我卻還跟著他們一起張望期待著誰來坐鎮辦公室……

老學新參

一位面生的旁聽學長參加《唯識簡介》的研討,發言深入教理、導歸念佛。一問之下,才知他是第一次來聽講座,也未參加念佛班,平時固定來蓮社打佛七。回想自己初次參加講座聽唯識,根本隨緣聽沒有懂,歷經十幾年也不過爾爾。這位學長第一次參加卻如此進入狀況,且會歸念佛,真讓人驚歎啊!也深感學佛不在教理上,這位學長固定來蓮社打佛七,以佛號在心地上下功夫,一旦開始研學教理,又何曾落後其他人!

願能在講座及善知識一次次薰習陶冶中,熟處轉生、生處轉熟,淡除凡情俗見,佛法常轉於心。

【圖說】雪公引用《周易》、《列子》解說性體,可見世法雖非佛典,亦不可輕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