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──
法相宗的由來
●道深

前言

佛法的經律論三藏,是世間法、出世法的軌範。這個時代想學佛,如何學?雪廬老人云:「今之學佛,必依乎經,不解名相,無由入也。」必得依止佛所說的經律論,而要深入經律論,必須了解佛法名相,否則無從入手。雪公經驗,若不知佛法名相,就閱讀佛法經論,常感「茫然無所悟」。而法相一宗,在佛門各宗派中,最能提綱絜領,解說扼要。後來獲讀梅光羲大士編撰的《相宗綱要》,雪公「忽如循牆而進」,感覺有一道牆可以循序而進佛法堂奧。為此,謹將《相宗綱要》一書,擇篇語譯刊載,供讀者深入經藏。編者案。


問:為何這一宗叫作法相宗呢?
答:這一宗抉擇判別一切諸法自體的差別相用,所以叫作法相宗。
問:法相宗依據的是那些經論呢?
答:《成唯識論》中引用了六部經、十一部論;六部經分別是:《華嚴經》、《解深密經》、《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》、《大乘阿毗達磨經》、《楞伽經》、《厚嚴經》。十一部論分別是《瑜伽師地論》、《顯揚聖教論》、《大乘莊嚴論》、《集量論》、《攝大乘論》、《十地經論》、《分別瑜伽論》、《觀所緣緣論》、《二十唯識論》、《辨中邊論》、《阿毗達磨集論》。
  (按:《相宗綱要》作《雜集論》,但《阿毗達磨雜集論》為另一部論,與《集論》不同,此處所說依《相宗綱要.所據經論》應為《阿毗達磨集論》。)
問:法相宗這個教門,以誰作為祖師呢?
答:釋迦牟尼佛滅度後九百年時,彌勒菩薩從兜率天下降到中天竺(當時天竺分五部分,中央部分為中天竺)的阿瑜遮國,在瑜遮那講堂,講述五部大論,即《瑜伽師地論》、《分別瑜伽論》、《大乘莊嚴經論》、《辨中邊論》、《金剛般若論》。
  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,修行階位為十地菩薩,所講述的法是在釋迦牟尼佛住世時親自聽聞的,而彌勒菩薩所傳承的則是「非空非有」的中道妙理,這在佛的一切教法中,實在是一面光明的寶鏡。舉《瑜伽師地論》來說,共有一百卷,對於佛的一切教法都有剖判分析。所以《瑜伽師地論》又叫作《廣釋諸經論》。
  其次,有無著菩薩,修行階位為初地菩薩,繼承慈氏菩薩(即彌勒菩薩),廣泛的弘傳法相宗。其次,在佛滅度後約九百年,有世親菩薩,是無著菩薩的親弟,修行階位是四善根位(十回向之滿位,生四種善根)中修到明得定(明為無漏之慧,為初得無漏慧前相之禪定)的菩薩,他繼承無著菩薩,繼續廣泛的弘揚法相宗。依著慈氏菩薩所述,廣大的施設安立大論的釋文。他剛開始學小乘的時候,造了五百本論;後來進入大乘法也造了五百本論,對於釋迦牟尼佛的一代教法,都能夠通達。
  其次,佛滅後約一千年,有護法菩薩,深入的解悟世親菩薩所造的論,並能遠接弘揚慈氏菩薩的教法。再其次,有戒賢論師,也是傳承法相宗的大將,在當時是無人能與比擬的。
  以上的五大論師菩薩,都是在天竺傳承法相宗的大德。
  接下來,唐朝初年,有玄奘三藏法師,遠赴天竺取經,親自面見戒賢論師,依從廣泛的學習法相宗。回到中國後,大加弘揚,於是滿朝歸敬崇仰,全國皆尊為宗師。此後,玄奘大師還陸續翻譯傳布了非常多的經論,他是中國法相宗第一代祖師,從天竺算起則是第六代。
  其次,有窺基法師,是玄奘大師的高徒,眾弟子中智慧解悟第一,因此承接法脈,繼續廣傳法相。窺基法師著述一百本論疏,因此當時的人尊稱為『百部疏主』。窺基法師,相傳是十地菩薩來應機示現,道德隆盛、出類拔萃,當時便獲得大家的歸敬崇仰,號為慈恩大師。
  其次有淄洲(約今山東淄博)的慧沼大師,繼承慈恩大師之後,大弘法相宗。再其次,則是濮揚(約今河南濮陽)的智周大師,稟承慧沼大師廣傳法相。以上所說都是依序傳承下來的。
【圖說】唐朝初年,玄奘法師赴天竺取經,面見戒賢論師,依從廣泛的學習法相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