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念彌陀有課程
●藏密


最初下手須用數珠,記得分明,刻定課程,決定無缺。久久純熟,不念自念。
(蕅益大師)

清代中葉曾文正公,示兒子曾紀澤云:「天下事,無所為而成者,極少。有所貪,有所利而成者,居其半。有所激,有所逼而成者,居其半。」

訂功課,就是「有所激,有所逼」,剋期完成。民國興慈法師《二課合解》說:「學非儀軌則殆,道非課程則罔」。設計功課,在期限內達成,叫課程。凡夫無始以來,障緣重重疊疊,學佛多退轉懶惰,若不限定課程,如何策勵深入佛法妙道?

念佛應須立課程

淨土修法,古來大德多主訂記數功課。如善導大師,造《彌陀經》十萬餘卷,畫淨土變相三百餘壁。長安城隨順教化者,有終身誦《彌陀經》十萬至三五十萬卷,日課佛名一萬至十萬聲者;永明大師則「晝夜念彌陀十萬」

明代牧雲和尚〈七會語錄〉:

一句彌陀作課程,世緣長揖念如冰;
本源自性天真佛,任運從稱有髮僧。

清代徹悟大師〈念佛偈〉:

我念彌陀有課程,晨昏十萬句分明;
但教盡報常如此,淨業誰論成不成。

清末玉峰法師:

心猿意馬莫能停,念佛應須立課程;
朝定彌陀六萬數,深慚失敬上賢賓。
記數普被上中下

善導、永明皆是彌陀化身,何以皆主記數?

晚明蕅益大師〈答元賡問〉云:「記數之法,普被三根。上根不礙記,下根必須記,故總以數期之。俾利者即此打成一片,而鈍者亦不失緣因善根。」下根捨記數,心必散亂忘失,故必須記。上根利器,有悟有證,記也無礙事。若不記數,則「上智少下愚多,不至忘失者幾希矣。」多數是下愚之人,下愚者心多散亂,可東可西,若念佛不記數,幾人不失念?

彭際清《華嚴念佛三昧論》,力主欲入念佛法門者,必得依記數。每日訂定課程,自一而萬,自萬而億。務必念不離佛,使佛心一如不異。如月印在水裡,月並不在水內。又如春意在枝頭,而春意卻不在枝頭之外。如此念佛,則名字即是佛法身。

定是信願堅固者

撰《念佛四大要訣》的清末玉峰法師,書中言念佛「不除妄想,不求一心」,有違經教,印祖多有指斥,但印祖也肯定說:「其所著述,依之而修,亦可往生。」書中教人記數念佛,因末世眾生,煩惱障重,心多散亂,想在今生脫六道之苦,「捨記數持名一法,決定無門。同學善導、永明記數之樣,每日或千或萬,多至數萬。盡力行之,必定往生。」

記數念佛,為何可以往生?玉峰法師說:「若非信深願切,必不能無間無休。果能無間無休,則念念之間,多散者自必漸少,少散者自必漸一。」常人怎肯終日記數念佛?必是對往生淨土信願堅定者,乃肯隨時隨地無間斷無休息的記數念佛。如此念去,散亂減少,漸趨一心,往生的勝券在握。

淨土華蕊日增榮

宋代妙叶禪師教人:「惟行之不休為度,固不必憂散亂矣。譬如父母喪愛子,龍失命珠,不期心一而心自一。」只要日日嚴守記數念佛功課,行之不停,不必憂慮念佛有否散亂,久之自得一心。譬如喪失愛子的父母,必日日一心思念。又如龍失頷下命珠,必苦苦尋覓,不知不覺便將心念集於一處了。

記數念佛,不論散心定心念,只要按表操課,終身不斷,日日勤勤懇懇的念,淨土蓮蕊日日綻放。故蕅祖云:「要到一心不亂境界,亦無他術,最初下手須用數珠。記得分明,刻定課程,決定無缺,久久純熟,不念自念。然後記數亦得,不記亦得。」依功課記數念佛,久久純熟,屆時記不記數都能念佛,如是可謂「老實念佛」而有成就了。

(雪公在靈山寺持珠念佛)
【圖說】記數之法,普被三根。上根不礙記,下根必須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