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云:「佛言,棄命必死難」,常人及修道者,捨棄生命,是一樁難為之事。蕅益大師注說:「人所最重者身命,誠能棄命,則何事不可為者?然未聞保命畏死之人果能長生不死,則亦何事貪惜耶?」人最愛生命,真能棄命,有什麼事辦不成的?但從未聽說怕死保命就可以長生不死的。
雪廬老人云:「為成善業,世法之忠臣孝子,亦有須捨命之時。出世法甚或蹈火坑,入地獄,在所不辭。」世間法的忠臣孝子,有為君親而捨命的。佛門菩薩,為度眾生而赴湯蹈火、入地獄,也在所不惜。
佛門修行人中,面臨生死患難之際,見危授命,古來不乏其人。據《禪林寶訓筆說》載:
南宋,心道禪師,四川眉州人,學習唯識,自認學通了。同寮僧人反問:「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,那眼前這充滿的萬象裡,心識在那裡?」他一片茫然,不知如何回答。於是行腳參方尋師訪友,在佛鑑禪師處,一夕之間豁然大悟。後來在湖南常德府駐錫。
宋高宗紹興五年,叛賊鍾相據洞庭湖作亂,殘殺人民,最後被張俊率領的官兵打敗身死。叛賊剛作亂時,心道禪師預先開示寺裡大眾,舉了臨濟宗義玄禪師臨終囑咐弟子的偈子:「正法眼藏瞎驢滅,臨濟何曾有是說,今古時人皆妄傳,不信但看後三月。」
隔年三月,鍾相叛軍,攻到常德的鼎州,心道禪師的門人想請禪師向南方避難。禪師說:「學道為了生死,何得避之?」學道是為了了生脫死,怎麼能夠逃避災禍呢?於是毅然留在方丈室內。
不久,賊兵闖入寺院,禪師說:「趕快殺了我,好稱快你的心志。」賊兵舉起長矛刺殺禪師,流出的血都是乳白色。賊兵大驚,找來草蓆覆蓋禪師遺體後離去。
心道禪師有法語留世,大儒張無垢居士,在禪師法語的跋文中說:「夫愛生惡死,人之常情。惟至人悟其本不生,雖生而無所愛。達其未嘗滅,雖死而無所畏。故能臨死生禍患之際,而不移其所守。師其人乎!」愛惜生命畏懼死亡,是世俗人的常情。只有明了真理的人,悟知心性本來不生不滅,雖生在世間,但對世間的一切無所愛戀。了達心性不曾滅失,雖然面臨死亡也無所畏懼。所以當他們面臨生死關頭與禍患時,能夠不改變所守的道。心道禪師不就是這樣的人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