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日不賀
●孔德成 ●譯:慎徽

(孔上公與夫人、長女、長子合影於重慶)
【圖說】既不能奉養父母,又不能祭祀先父母,怎敢在父母受難的日子,自享其樂?

抗日戰爭時,孔上公到四川重慶避亂,留下珍貴的日記。「廿八年陰曆正月四日」是孔上公誕辰,以文言作記。文中的思親深情,讀來令人動容,今謹試譯如下:

今天是我的生日,在祖先靈位前陳設供品祭拜祖先。已經是弱冠之年了,學無所成就,顧影自慚,除了慚愧之外,還有什麼可言說的!

午後,彥東叔等來致賀,葛酉泉等也來致賀。

生日時賀喜祝壽,是不合禮儀制度,顧亭林已說得很明白了!後來這種風氣一開始,盛行不停止。有錢有勢及官位顯達的人,借著這一天宴會賓客,接受道賀,不思念父母生育、養育辛勞的恩德,反而以為榮耀,人情的輕薄,日漸地往下。

德成未出生,父親就辭世了,下生十七天,母親王太夫人也去世。先母陶太夫人,茹苦含辛教養了十年,不幸也棄養而逝。上天降苦於人,有誰比德成還苦的呢?

現在德成有多餘的錢財物資,既不能奉養父母,又不能祭祀先父母,天下的罪人,有誰勝過德成的呢?有這兩個原因,德成怎敢在父母受難的日子,自享其樂?應該穿著素白衣服辭謝賓客,姑且贖萬分之一的罪過。

但是活在今世,行古代道理,人們覺得不合乎禮,還有人以為是吝嗇!雖然盡力去做,但始終不能釋懷。唉!古禮在世間不能推行,已經很久了!先人有靈,當在九泉之下罪責我吧!

直到晚上九時,賓客才散去。

賀壽非禮

孔上公日記云:「生日賀壽非禮,顧亭林明言之矣。」明末顧炎武,人稱亭林先生,在他的《日知錄.生日》,引《顏氏家訓.風操》說:

江南風俗,小孩生下一歲時,為製作新衣,盥浴後修飾打扮。男孩則準備弓箭、紙筆,女孩則準備刀尺、針線,以及食物、珍寶、玩具,放在小孩的前面。觀看他們抓取什麼,由此來察看貪廉、智愚的情形,名為「試兒」。因為有親友聚集,所以形成宴會。自此以後,父母雙親若健在,每到這一天,常有飲食之事。

沒有受過文化教育的人,父母已經亡故了,生日時仍設宴待客,飲酒作樂,沒有感傷。梁代孝元帝年少時,每年八月六日誕辰,曾舉辦宣講佛法的集會,自從母親過世後,這個集會也就停止了。

所以生日賀壽的禮節,起源於齊代、梁代,到了唐朝、宋朝以後,上自天子下至於庶人,無不崇尚籌辦。在生日這一天,廣開筵宴,召集賓客,吟詩歌詠,稱揚賀壽一番,對於古人「反本樂生」的追本思親,樂愛生命的原意,相去太遠了!

附:孔上公日記

歲次己卯正月四日微晴

今日予生日,在先人位前供饌。年已弱冠,學無所成,顧影自慚,愧何可言!午後,彥東叔等來賀,葛酉泉等亦來賀。

生日賀壽非禮,顧亭林明言之矣。後世此風一開,盛行不止。仕紳達官借此日宴客開賀,不念父母劬勞之恩,反以為榮,人情之薄,日以趨下。

成未生而孤,生十七日而先生母王太夫人見背,先母陶太夫人茹辛苦教養十年,而陶太夫人棄養,天苦人,何有甚於成者?

今者成日有餘資,既不得以養,又不得以祭,天下罪人,何有甚於成者?有斯二者,成又何敢以父母劬勞之日,而自饗其樂乎?應素服謝客,聊以贖罪于萬一。

但居今之世,行古之道,人猶以為非禮,且亦以為嗇吝。勉而行之,然中心終焉。嗚呼,禮之不行於世也久矣!先人有靈,當罪我於九泉也。晚九時客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