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二〇七):泰伯篇.第二十章
●子圓


  泰伯第八

舜有臣五人,而天下治。武王曰:「予有亂臣十人。」孔子曰:「才難,不其然乎?唐虞之際,於斯為盛,有婦人焉,九人而已。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,周之德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。」
●圖:宜倫

舜王有五位賢能的大臣,因此天下得到大治。周武王說:「我周家有十位治理的大臣。」孔子說明過去的歷史後,感嘆:「古人說:『人才難得啊!』難道不是這樣嗎?唐堯、虞舜之後,到了周家人才最盛,十人當中有一位婦人,其實只有九人而已。殷朝時,天下諸侯三分之二都歸向周家,周文王仍然率領諸侯臣服殷紂王,周家的大德可說到了最極處!」

「舜有臣五人,而天下治。」舜帝有禹、稷、契、皋陶及伯益五位大臣。禹治水成功,人民安居樂業。稷是周朝的始祖,擔任農官,教導人民種植五榖,免於飢餓,積累厚德澤被子孫,周朝八百年的天下由此奠基。契擔任司徒,教導倫常之道,百姓親厚和睦。皋陶是司法官,刑罰得當,百姓信服。伯益管理山川大澤。舜帝因善用人才,故無為而天下大治。

「武王曰:『予有亂臣十人。』」「予」是我,代表周家。「亂」,古字「乿」,用手理絲,而有條理頭緒,比喻平治得當。治理的大臣有文王后妃文母、文王兒子周公旦、召公奭、畢公,及文王四友太公望、閎夭、散宜生、南宮括,還有歸附周的榮公、太顛共十人。

「孔子曰:『才難,不其然乎?唐虞之際,於斯為盛,有婦人焉,九人而已。』」「才難」,這是古言語。人才必須有德又能辦事,可以贊助天地化育萬物,方能與天地合稱三才。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,如果不識人才,別說治國平天下,連家也治不好。

「唐」堯的國號,「虞」舜的國號。「際」是後。「斯」是此,指周家。堯舜時人才很盛,之後,到了周家人才最盛。「婦人」,指文王后妃太姒,有德,善教子弟。

「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,周之德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。」周文王是殷朝諸侯,天下諸侯歸順周文王的有三分之二,但是周文王以大事小,率天下諸侯歸順紂王。他不是畏懼殷紂王的勢力,也不是姑息殷紂王繼續為惡,而是希望殷紂王早日悔悟,改惡修善,利益蒼生。

後來周武王伐紂,是為了「弔民伐罪」解救百姓的疾苦,誅殺一個禍國殃民的獨夫而已,無損於周之至德。

治理天下必須有人才,人才以德為本,而人才及民心的歸向,全在領導者有德。

【圖說】太姒是文王后妃,有德,善教弟子,周家得以出人才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