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得一心(上)
●淨業


真信不疑,發願往生。苦樂順逆,概不退轉。再聞他法,亦不改修。奇異境界,心不妄求。佛說一心,功到自成。此即老實念佛也。(雪公《佛學問答》)
【圖說】心惟有佛,不緣六塵,是為一心。

《佛說阿彌陀經》是淨土行人依止的經典之一,佛在經中開示,聞是經者,應信願執持名號,得一心不亂,命終若心不顛倒,佛與聖眾必前來接引。雪廬老人《佛學問答》云:「學佛原則,依法不依人。『一心不亂』煌煌經文,豈可不遵?」修淨土法門,自當以念佛得一心為目標。

古德著《念佛四大要訣》,其中有一訣「不可求一心」。這是對初學者而言,可不先求一,有慈悲接引的善意,因未曾說明,即有違背經典的嫌疑。後世祖師多以此語為毛病,恐貽誤後學。故念佛要求得一心,雪公列舉一心:「有理一心,有事一心,有長時之一心,有短時之一心,有平素之一心,有臨終之一心等等。」雪公說:最低必得臨終一心,若無此把握,往生便無望了。

蓮友聽聞雪公講《阿彌陀經》後,對「執持名號,一心不亂」,心嚮往之,提出許多實修問題,請雪公解惑。所問所答錄存於《佛學問答.淨土類》,茲試將雪公所答,歸納如下。

一心境界

信願念佛,若證得一心,是何等境界?雪公列出四種:

「心惟有佛,不緣六塵,是為一心。

八風由外吹,七情內不起,惟有一句佛,相續而不斷,是為一心。

一句佛號,不被妄念打斷,不忘,不失,信得切,持得穩,固執不移,欲罷不能,是為一心。

不思善,不思惡,不求福,不怕禍,動靜語默是這個,飲食睡眠是這箇,是為一心。」這都是事一心。

念佛得一心,心裡要孤孤明明的只有阿彌陀佛洪名。或是念佛念到八風吹不動,不起喜怒哀樂愛惡懼,一句佛號相繼不斷。佛號要持得穩穩的,不忘、不失、不移,念得欲罷不能。念佛要念到語默、動靜、飲食、睡眠都不離佛號,不思善也不思惡,不求福也不怕禍。這都是事一心的境界。

得一心法

如何念到一心的境界?早晚定課要「字字清楚,由短展長」,在日用生活中須練習「不離這箇」。

念佛功夫從淺至深,有三念三聽等級:「口念耳聽,心念心聽,神念神聽」。其中口念耳聽,要「字字清楚」,一字都不走失,不攀他緣,聲聲貫注。清楚後要加勤多念,如此念佛,雪公云:「一字念清楚,心在此念處。一字聽清楚,心在此聽處。念出聽入,皆是洪名。如此心即洪名,洪名即心矣。

佛號與念心,雪公以「兩針鋒相接」為喻。兩根針鋒若能相接,則為一心,稍受他緣擾動,兩根針鋒便不能接了,就不是一心。對功夫淺的人,雖「念與聞」兩者清清楚楚,也不能保證不起其他念頭,但只要能「兩俱清楚」,也是修淨得一心的因緣。

佛號要字字清楚,當藉助「記數」。雪公云:「記數之法,一氣三句,再一氣三句,後一氣四句,其數為十。如是一十二十,乃至百千。心若一走,數即錯亂。」第一口氣念三聲佛號,第二氣念三聲,第三氣念四聲,合計十聲。從十、二十、三十……百、千的記住念佛數目。雪公認為「記數大佳,一能收心,二防退轉。」為求記數清楚,心必能守一,不向外馳散。記數,可憑心記,也可藉念珠(案:現今可用記數器)收心。

每十聲作記,效用甚大。《佛說無量壽經》說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唯除五逆誹謗正法。」雪公說:「至心者,絲毫雜念全無之謂,即是一心。一心十聲,其力大矣。」十句佛號裡,毫無雜念,這十聲就是一心,如此至心念的佛號有極大的力量。

每十聲佛號,練習到一字不走失,字字清清楚楚。如練功夫,站好了第一步,接下來就要「由短延長」。雪公云:「由短展長,由勉強歸於自然。」念佛時,前幾分鐘努力保持「聲聲貫注,針鋒相接」,慢慢將此功夫延長。最初是勉強攝心,練習久了,歸於自然,自得一心。

(待續)
【圖說】佛號與念心,雪公以「兩針鋒相接」為喻。兩根針鋒若能相接,則為一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