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的「能近取譬」(一)
●三學


言辭文章,何以要用譬喻?凡發聲、容貌、心情、事件等不易直說者,則以類比喻,可睹物而了然於心。聖人眼觀萬物,自得其理,常以物比擬人事。北宋 蘇東坡〈題西林壁〉詩云:「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」,這是東坡的妙悟境界,以潺潺溪流喻廣長舌,見廬山群峰如清淨色身。時經千年,這個悟境,這個妙喻,永烙人心。

寫物附意

《文心雕龍.比興》云:「何謂為比?蓋寫物以附意,颺言以切事者也。故金錫以喻明德,珪璋以譬秀民,螟蛉以類教誨,蜩螗以寫號呼,澣衣以擬心憂,席卷以方志固,凡斯切象,皆比義也。」比喻寫物,隱附著深意,能表達事物切近之意。如以金錫比喻明德,以珪璋譬作優秀之民,以螟蛉類比耳提面命,以蜩螗蟬鳴描述大聲呼號,以澣衣比擬心有憂愁,以蘧伯玉卷席而藏比喻志節堅固。「金錫、珪璋、螟蛉、蜩螗、澣衣」都是尋常易見的事物,用來比喻「明德、秀民、教誨、疾呼、憂愁」等深意,人們一聞即曉。

孔子心通成聖,眼觀山川景物,無非是道。故《論語》中,常用「天地自然、動物、植物、人事物」作喻,說理論事,使事理彰顯無遺,更易動人心弦。孔子云:「能近取譬,可謂仁之方也已。」謹以「能近取譬」為題,見聖賢教化之用心良苦。蒐羅簡述於下。

以天地自然譬喻

「子曰: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」(〈為政篇〉)

孔子說,人君為政,能反省改過,使德行光輝。譬如北方天空無星處,居處不動,眾星列峙錯居,還繞北辰,圍拱向心。

北辰是北方天空無星處,有眾星圍繞。為政有德如大舜,恭己正南面,二十多位賢臣相佐,就能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。

「子曰: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」(〈述而篇〉)

孔子,如一般貧寒人家,只有比稻黍更粗劣的稷(今之高粱)可食,且飲水代湯,夜臥沒有錦衾、角枕,彎著手臂充作枕頭。生活雖然不充裕,孔子循道而行,樂在其中。

有些人趁著邦無道,富且貴,孔子則視為可恥。如陽貨來邀出仕,衛出公奉若上賓,齊景公以孟季之間相待,這些不公不義的財富尊位,孔子都看作如天上的浮雲而已。浮雲比喻什麼?有二解:

無關:浮雲自在天上,與我有何相關?不義之富貴,如天上之浮雲,它是它,我是我,與吾無關。唯有「道德仁藝」與我息息相關。

無有:皇侃《疏》云:「浮雲儵聚欻散,不可為常。如不義富貴聚散,俄頃如浮雲也。」浮雲汎汎本無,不義的富貴,如天上浮汎飄忽不定的飛雲,本來無有,孔子漠然,無動於心。唯有「道德仁藝」是真實有的。

(待續)
【圖說】不義的富貴,如天上浮雲,本來無有,孔子漠然,無動於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