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死回生的璧如禪師
──蕅祖的同行善知識──
●宜遐、藏密


若同行善知識,生平止得一人,璧如鎬兄是也。(蕅益大師)
【圖說】王伯無隨父親遊歷雞足山,見到迦葉尊者,尊者說:「你今墮落火宅,應修慈忍戒行,可保身命。」

明末,璧如禪師,俗家姓名王立轂,諱廣鎬,字伯無,浙江臺州府臨海縣人,是蕅益大師同行善友。

居官犯戒

王伯無的父親──王士琦,曾任山西大同知府。王伯無幼年,隨父親遊歷雞足山,偶然走進一石壁中,看見迦葉尊者,尊者問伯無:「你從那裡來?」伯無恐懼驚視尊者。尊者說:「你現在墮落在火宅中,應該修慈忍戒行,他日急流勇退,可保住身命。」說完,石壁就合起來,恢復原狀。自此以後,伯無堅守不殺生戒。

有一天夜裏,夢到過世的父親,告訴他說:「孩子,你在十年內,會有多次大難,唯有平日多積德行善,才能解除災禍,逢凶化吉。」伯無於是在嘉禾(今浙江嘉興)寺院的三寶前,發願持長齋,並且在天臺山受持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,不妄語四戒。

王伯無二十歲就有出世心,後依蓮池大師受五戒,得「璧如」法名。礙於家有父母,為了善盡奉養責任,不得已參加科舉考試,中舉後朝廷派他擔任新淦縣令,因為要應付官場的應酬,不得已犯了戒律。

破戒蒙譴

萬曆四十六年,王伯無乘船前往京城謁見皇帝,在旅途中暫泊荻港鎮。半夜被獄卒捉拿到地府,閻王嚴厲的喝斥他,說:「你的陽壽,理應到萬曆四十四年就盡了,能夠延續二年到現在,是因為你曾持齋守戒,為何你任意破戒,放棄了曾經發下的誓願?」

伯無叩謝閻王說:「由於擔任官職,有很多不便,所以就漸漸作罷了。」閻王說:「既然如此,壽命已盡,理當受報。」命令獄卒把他驅趕到地獄去受刑。

這時,閻王左側的判官為伯無請命,說:「是否可檢核此人破戒後的所作所為,再來看看?這位官人,雖然毀戒,但是平日善於辦理政事,也實行社倉法,平時積貯糧食、災時拯濟饑民。」過了一會兒,忽然出現二個紙簏,王伯無當縣令時所批閱的文件、判書、往來書信,及平日隨意所寫的小紙片等,都一一收集在紙簏中。每一張都有不同顏色的氣升上來,有青、有黑、有紅、有白等各種色光。

閻王命人一一檢視,先將青氣及黑氣的放在一起,然後再撿白色的一堆,青氣則漸漸縮少。又將紅光的字紙撿出,青氣則消失,黑氣則縮小到如茶杯大小,而紅光熾然明亮。

伯無偷偷地看了一下紅光所在,原來是自己所刻的

《金剛經》,以及《放生篇》、〈社倉法〉的卷宗。

閻王說:「王伯無平日還知道要培植功德,尚有存活的理由,只要損壞五官,可以讓他保全生命。」於是命令獄卒把他的眼睛挑出來,伯無眼前一片黑暗。只覺得有人不斷催促他往前,跌了一跤,便醒過來。想張開眼睛,覺得燈火非常刺眼,無法睜開。家人延請醫師為他治病,服用了明目的藥方,當天晚上,像有人拿釘子釘他的眼睛,更加痛苦。

伯無知道這是業報,於是捨棄就醫,決意罷官回鄉,在天臺山的高明寺旁邊,構築一間小屋,專修淨業,發誓誦持《法華經》一千部,並日誦《金剛經》及《梵網經》,祈求佛菩薩護祐。

萬曆四十八年的七月,王伯無誠敬禮懺,有一天夢見觀音大士,手持楊枝,灑甘露在他的眼睛上。翌日清晨,突然發現眼能見物,兩眼恢復光明。他將這番驚悚的經歷,寫成〈回生自紀〉一文傳世。

安心遠遁

兩眼傷而復明之後,許多親友勸王伯無再去為官,王伯無感歎說:「人生能活多久,拼命求出離世間都來不及了,怎麼還想在蝸牛角、蒼蠅頭上,討一丁點娑婆活計?只因母親健在,不忍離去。」後來想想,自己要出離世間,卻以母親健在為阻礙,太不孝了,豈可不祝願母親長壽?

恰好有人因兒子出家而悲傷哭泣。王伯無的母親見了,笑著說:「這是第一好事,應該慶幸!為何哭泣?要是我,決不如此。」王伯無見到母親這個態度,安心離俗出家。

後因母親家故人過世,璧如禪師回鄉探望母親。母親說:「我之前說,兒子若出家,我不會悲傷哭泣,今天證明不假,你自己好好勉力吧!我能善養餘年,你好好學佛,勿因我而妨害了出世大事。」璧如禪師謹遵母親慈命,用心行腳參訪。

蕅祖三十一歲時,與歸一禪師,送惺谷法友到江西的博山剃髮。惺谷在眾人之中,見到王伯無說:「您就是做『回生自紀』的王伯無吧!」確認無誤後,璧如禪師每天都來見蕅祖、惺谷師,三人談經論道。璧如禪師感歎,近來僧人持守的戒律甚多錯誤,自己因破戒而受閻王譴責,一直留心戒律。到處請教大德律師,但對律儀多是迷迷糊糊。蕅祖拿出所撰的《重治毘尼事義集要》,璧如禪師急欲一讀,讀後大加讚賞,歎未曾有,二人盟訂千古不變的交誼。

璧如禪師出家五年後,罹患微小的疾病,但是他預知時至,決定攝心專注,念佛而逝。蕅祖為他作傳,讚歎他是「敏而好學,解而能行」,為人「謙光厚德」和氣待人,可惜天不假年,世壽五十二歲便辭世了。

同行善友

璧如禪師,因有從地獄「回生」的親身經歷,於戒律格外注重。蕅祖在〈寄璧如兄〉信函說:「老兄病膽小。膽大肆無忌憚,直向泥犁。膽小顧後瞻前,不得自在。」也因膽小,故能謹慎留心戒律。對於蕅祖的《重治毗尼事義集要》戒律著述,璧如禪師有「參訂商確,備闡其致」之功,所以蕅祖說:「若同行善知識,生平止得一人,璧如鎬兄是也。」

蕅祖三十三歲的秋天,惺谷、璧如二位善友相繼去世,「一月奪二碩交,皆法門梁棟也,痛哉!」蕅祖痛無善友為依,更痛佛門失去扶持的棟梁!

後記:本文參考璧如禪師的〈回生自紀〉,及蕅祖〈璧如惺谷二友合傳〉。

(出自《印光法師文鈔續編‧附錄》)
【圖說】閻王說:「王伯無有培植功德,只要損壞五官,可讓他保全生命。」命獄卒把他的眼睛挑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