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萬里先生的國學基礎
●屈費海瑾


清末民初時局動亂不安,所以屈先生的求學過程,也是隨時局而多變的。他七歲進私塾,開始讀「四書」。十一歲時,方轉入小學四年級,在小學畢業前,有件值得一提的事,就是他已經讀完了《綱鑑易知錄》,對於中國歷史有了系統的知識,在他日後從事學術研究上,有很大助益。

在他進入初中後的第二年,看到《上海時事新報》的副刊《學燈》,刊登一篇〈八卦與代數之定律〉。時當五四運動後不久,是大家都高喊「把線裝書丟進茅廁坑裏去」的時候,而他正在學代數,他感到奇怪:既然大家都喊着把線装書丟到茅廁裏去,八卦怎麼還能與代數攀上關係呢?于是,他將這篇文章研讀再三,卻怎麼看也看不懂。這時他才十六歲。

那年寒假回家,他便發憤讀《易經》。他的父親就用朱子的《易經本義》來爲他講解,二十多天的寒假,《易經》雖然背了,但仍是不懂。不過從此以後,只要有機會,便找有關《周易》的書籍來讀─他說:「這樣斷斷續續地閲讀了近乎三十年」,而十七歲的歲首,可以說是他從事學術研究的開始。

自〈八卦與代數之定律〉一文,引發他對當時要「把線裝書丟到茅廁坑」一事的懷疑,因而在初二、初三兩年,埋頭勤讀線裝書。常於自修室熄燈後,點起蠟燭來讀,不但將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都溫習熟了,也將《史記》中的《列傳》、《本紀》都仔仔細細地讀過,因爲他想了解線裝書到底有沒有價值。

高中,他考進了山東濟南的私立東魯中學,此校的宗旨是「發揚東方文化」,而屈先生正是為了這個宗旨去投考該校的。果然,不出他的所望,這所高中只有文科班,其教師都是一時的碩彥:教《尚書》和《禮記》的老師,是山東著名的經學家李雲林(繼璋)先生。教《說文》的是丁佛言先生,教《明儒學案》的是校長夏溥齋(繼泉)先生,教詩文的是呂今山先生。

這些老師,即在當時的大學教授中,也是很好的。他説:「我在國學方面,稍具基礎,都是拜這些老師所賜。」

(見《屈萬里紀念文集‧屈萬里先生的治學與史語所》)

【圖說】屈萬里先生,山東魚臺縣人,前臺大中文系教授、中研院院士,雪公故舊。民國六十八年二月十六日歿,雪公賦詩哭弔。